自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以来,泸州按照指令,派出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第一批3车17人,携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破拆工具、发电照明设备、通讯装备、救援三脚架等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泸定灾区。
面对接连不断的余震、山间随时滑落的石块、随处可见的塌方……泸州应急队伍徒步行走悬崖,抢渡激流险滩,救助老人和孩子等。9月8日,队员们将前往湾东大桥桥头继续执行搜救任务。
9月7日上午9时15分,泸州应急队伍接令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得妥镇紫雅场村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地震导致紫雅场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损毁,交通中断。救援队员乘坐着冲锋舟在湍急的大渡河中快速挺进。
来到紫雅场村山脚下,上山的路已被乱石冲毁。队员们踩着落石,一步一步攀爬上垂直高度400米左右的村落逐户开展搜索。震后村落满目疮痍,四处碎石散落,一处摇摇欲坠的木屋吸引了中队长袁钱林的注意。他率先冲进木屋,发现一位老人正蹲坐在地上。看到他们的瞬间,老人黯淡的双眼亮了起来。原来,地震后,她就一直被困在这里。“老人家,你受伤没?吃东西了吗?”袁钱林俯下身子,将随身携带的蛋糕都给了老人。随后,救援人员一边交替背负老人下山,一边安慰鼓励老人。在救援人员的背上,老人一遍一遍说着谢谢。
搜救过程中有当地村民告知,被碎石掩埋的公路上,可能还有村民被困。队员们当即前往勘察,发现滑坡道路紧贴近百米悬崖峭壁,下面则是激流险滩。队员们现场研究救援方案,认为滑坡山体相对稳定,决定前往救援。
冒着余震垮塌的风险,队员们翻越滑坡体,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冒着滑落山崖的危险。突然,一名队员发现滑落的乱石下有一名受困人员。队员们搬的搬、刨的刨,经过3个多小时的鏖战,刨出了这名村民,但悲剧已无法挽回。队员们怀着哀痛的心情,齐心协力把遇难者抬回安置点。“当时真的很危险,脚下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救援队员田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感慨。
同时,支队长唐宗银带领另一路救援队员则前往磨西镇磨岗岭村参与救援。受地震影响,进村道路中断损毁,救援队员只能徒步挺进磨岗岭村。
刚出发不久,队员们就在崎岖的山路上搜寻到了一对准备进村的母女。救援队员曾广义立即抱过小女孩,其他队员则接过母亲手中提的行李,一路相伴护送。
盘山途中,无数的落石阻挡了众人前行的步伐。队员们徒手搬,一起抬,一边行进,一边全力清除障碍。前行到一处被大量落石冲毁的路段时,大家互相搀扶,小心行走在不时有滚石滑落的山坡。最终,历经3小时徒步7公里终于抵达磨岗岭村,队员们将母女俩交给当地村干部妥善安置。
“幸亏遇上了他们,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回家。”母亲含泪致谢。道别母女二人,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在磨岗岭村开展人员搜救和隐患排查。
“快,把帐篷撑起来。”在得知空投了一批帐篷,但村民不会搭建后,唐宗银迅速带着队员,在空地上为村民搭建起了帐篷。
“谢谢你们,今晚我们有地方住了。”村民们拿出核桃、山梨硬塞给队员们。又渴又累的队员们接过群众的深情,感到山梨分外香甜。
截至目前,泸州应急救援队伍共搜寻民房20余户,搜救转移被困群众3人,帮助群众转移生产生活物资5吨。
通讯员 朱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