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食堂能不能延长下营业时间?”“老年食堂能不能提供青少年学生的套餐”……9月7日,一场以老年食堂为焦点的“圆桌”议事会在厂甸11号院党群活动室进行着。而这个“圆桌工作法”正是由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创新推出的。据了解,大栅栏街道今年1-8月份接诉即办平均成绩排名全市第14名,为核心区第一名。“圆桌工作法”也作为优秀案例收入“接诉即办改革案例库”。
在“圆桌”议事会现场,社区居民、老年食堂负责人、大安澜营社区负责人、大栅栏街道负责人等几方围坐在一起,就老年食堂的发展进行着对话。“老年食堂成立一年有余了,确实是又方便又实惠又营养,但是中午的开餐时间在11点到11点半,有点短,能不能延长些营业时间呢?”社区居民张江萍率先发言。大栅栏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苏继洋频频点头,“确实,有些老人因为锻炼、看病等原因很可能就错过了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对此,老年食堂的负责人也立马表态:延时没有问题,主要是得想些办法,保证饭菜的口感和热度。这时,社区居民王红波表示,自己吃老年食堂挺好,但自己的外孙又要吃好、又要吃饱,能不能老年食堂也提供些针对青少年特点的套餐,“这样就解决了我全家的吃饭问题了!” 大安澜营社区党委书记李耕指出,厂甸11号院周边确实有师大附中等诸多学校,青少年的用餐需求还真是比较多。就此,老年食堂的负责人说:“实际上我们已经着手进行了周边青少年用餐需求的调研,并已经整理出几个符合其身体需求的套餐来,而且价格上也会跟老年套餐的相差不多,相信会很快推出,到时候还请居们多提意见。”接下来,社区居民又提出能不能辐射上班族的吃饭需求以及开通线上订餐等方面的建议,一场“圆桌”议事会开下来,颇有成效。
李耕指出,实际上开会的党群活动室也是“圆桌工作法”的结晶。“这个党群活动室一年多之前还是老旧车棚,外面的绿色休闲区原来也被违建占着,被大家称为‘花果山’。”据李耕介绍, 2019年底,大栅栏街道启动厂甸11号院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为充分了解居民对增加儿童和适老设施等方面的需求,街道一改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工作模式,主动邀请204户、714人次居民召开“圆桌讨论会”,共商改造建设、功能布局、景观提升、运行维护等事项,征集采纳1287条合理化建议。
“前期筹备阶段,街道和社区通过电话访谈、调查问卷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开展了7轮全样本调研,多次召开‘圆桌现场会’‘圆桌攻坚会’,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改造建设,无论是功能布局还是景观提升,都充分体现了居民的意愿,建成了党群共建欢乐之家,让百姓身边的‘小空间’变身为群众共享的‘大生活’。”苏继洋表示。
2021年6月21日,党群共建欢乐之家投入运营,丰富多样的便民服务正式“上线”,其中就包括老年食堂。李耕说:“通过圆桌议事,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区居委会、物管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的共建共治体系,真正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据悉,今年以来,厂甸11号院实现“零诉求”,成为西城区社区开展“接诉即办”工作的标杆榜样。
而作为“圆桌工作法”的创始者,前门西河沿社区也利用这一方法解决了诸如智慧门禁的安装、如厕难、垃圾不落地、充电桩的安装等一系列难题。西河沿街是一条近1千米的胡同,辖区内大部分为平房院落,老龄人口占绝大部分,大多数院落没有院内厕所,难以满足日常居民的如厕需求。
面对居民反映的“如厕难”“如厕远”的问题,前门西河沿社区书记张晨茜坐不住了。他把‘圆桌会议’开到胡同网格,拉着城管委、环卫等多个部门和居民见面“谈”、商量“办”,并经过反复走访、实地踏勘,最终利用腾退织补空间,在前门西河沿街124号,建起一座占地面积约50余平方米的一类公厕。
新公厕不仅有多个如厕位,还可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无障碍卫生间在坐便位和洗手台分别设有扶手和专门的母婴操作台等设施,公共空间还通过加强保暖、采光、照明、除臭、通风等措施,确保居民的如厕体验。新公厕竣工时,36户居民联名撰写感谢信,居民王素兰拉着张晨茜高兴地说:“我们再也不用雨天雪天黑灯瞎火跑厕所了!”
据苏继洋介绍,大栅栏街道坚持“末梢”服务,依托60个网格做实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我们深入推动工作下沉到网格、治理体现在网格、服务聚焦到网格,坚持把‘圆桌会议’开到胡同网格、开进楼门院内、开在居民家中,切实将居民群众诉求解决在网格,充分发挥小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大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