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3日)政知君关注的,是四川达州。
达州,地处四川东部,辖4县2区1市(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辖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537万人,是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
这段时间,达州因为限电不断受到外界关注。
就在昨天,达州市市长严卫东专门召开了“全市电力保供工作专题会”。他要求,“积极寻求市外省外电力支援”“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高温一度登上全国榜首
限电的背后,是持续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
据国家应急广播网8月23日上午消息,四川省达州市更新高温橙色预警,预计通川区凤北街道、朝阳街道等乡镇(街道)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8℃以上,部分乡镇将超过40℃。
同一天,达州市大竹县、开江县、宣汉县、万源市和达川区先后更新了高温红色/橙色预警,多地气温将超过40℃以上,其中大竹县预计“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部分地方将超过43℃”。
达州的高温天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甚至一度登上了全国榜首:
8月19日,“达州气象”发布消息称,达川突破当地有气象纪录以来的高温极值(原纪录为1953年8月19日42.3℃),渠县再次突破达州市有气象纪录以来的高温极值(原纪录为2022年8月15日43.5℃)。
8月21日,“达州气象”发布消息,预计22至27日,该市高温晴热天气持续,日最高气温中南部普遍40-42℃,北部38-41℃。
“停电”
与旱情直接相关的,就是电力保供形势。
随着旱情的持续,达州所在的四川省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8月16日,四川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就发布的《有序限电预告》称,“如果在采取一切措施仍无法缓解供电压力的情况下,将对辖区内的居民用户实行有序限电,每条线路计划持续时间约两个半小时。”
8月17日,四川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继续发布《有序限电预告》,每轮滚动限电的计划时长由16日的2.5个小时延长至3个小时。
8月17日午间,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当天达州大片区的、大范围的停电。
“因为线路上的负荷有点太重了,不光是城区,还包括很多乡镇,不同的供电公司旗下都有片区大范围停电。”
8月20日,达州市电力应急保供工作组办公室印发了电力应急保供分类分行业节约用电实施方案,方案提到:
全市98户高载能企业生产已全停(仅保留保安负荷),让电于民;其余工业企业应停尽停,放高温假,让电于民。
城建、房地产、交通、水利、铁路等在建项目除保留保安负荷及留守人员生活用电外,全部让电于民。
酒吧、KTV、网吧、电玩城、洗浴中心等娱乐行业除保留保安负荷外,暂停营业,让电于民。
8月21日,《达州日报》发布消息称,达州关闭大部分商业用灯,停止运行大部分景观设施:
市长紧急开会:寻求市外省外支援,协调解决群众问题
据媒体报道,有多位群众在“问政四川”官网上反映,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安镇葛麻村、达州市渠县等多地县镇农村,出现长时间、不定时停电,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8月21日,《海报新闻》报道称,一位达州市民告诉记者,当地不仅有居民楼停电,甚至连马路上的红绿灯也被关停。他说,“达州停电时段比较随意,同一地点最近几天分别在上午、下午、晚上停电。”
另据报道,达州有不少居民深夜扎堆在桥上纳凉。
据《达州新闻联播》报道,8月22日,达州市市长严卫东主持召开了“全市电力保供工作专题会”。
他强调,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统筹协调配合,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力扛起电力保供政治责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让电于民,全力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
据报道,会上,达州市经信局、国网达州供电公司、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汇报了全市电力应急保供工作有关情况。
严卫东提到,面对60年不遇的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电力应急保供工作卓有成效。“但高温天气仍在持续,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持续打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刻不容缓。”他说,“在有限的电力资源情况下,围绕民生重点和民生安全做好服务工作”。
他还提到了几点要求,包括:
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寻求市外省外电力支援,协调争取更多的用电负荷;
充分发挥小水电作用,抓住有利时机“应发尽发、能发满发”;
气象水文水务部门要实事求是发布高温干旱警情信息,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工业企业再挖掘节电潜力,城区用电的广告牌全部停止播放,商铺灯箱、街灯路灯亮化工程能停则停;
国电地电要优化调度,精准细分电力保供的时段、区域,统一实施,解决供电公平问题;
要避免次生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治安巡逻,注重安全知识宣传,消除网络舆情,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要将达州电力应急保供工作组升级为达州电力应急保供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每日调度,切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资料|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葛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