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加大
经济日报 2022-08-14 17:09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报告》显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如何看待《报告》的表述?受访专家普遍表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关注通胀形势变化

“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成为《报告》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并在保持币值稳定首要目标下,确定下一步货币政策主要基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报告》的主要内容延续了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和表述,更为关注稳就业和稳物价,尤其提醒了下半年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

高通胀正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报告》指出,近期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几十年未有的高通胀压力,6月美国CPI、欧元区HICP同比分别上涨9.1%、8.6%,分别创近40年和有统计以来新高。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陷入稳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局面。

“这与发达经济体央行前期对通胀形势有所误判、政策调整落后于市场曲线密切相关,也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启示和借鉴。”《报告》认为,应当看到,任何时刻,中央银行都应对物价走势的边际变化保持高度关注,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客观研判未来通胀形势,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安排。

《报告》指出,从基本面来看,我国具备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条件。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通胀走势总体温和平稳,在全球出现罕见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国内物价形势的稳定。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时也要看到,短期内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在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看来,相比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陷入稳增长和抗通胀的两难局面,我国所面临的宏观形势和政策工具箱有能力平衡两项目标,也说明稳物价对于货币政策的约束相对有限。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报告》指出,综合研判,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5%,符合市场预期。这一数据与《报告》中对于下半年CPI走势的预期也保持了一致。

在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应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尽管《报告》中提及防范结构性通胀问题,但不会影响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防范结构性通胀主要是防范肉价、油价扰动与上下游物价传导影响。但考虑粮食连年丰收等因素,国内物价稳定基础较好。同时,国内结构工具与财政、产业政策精准配合,有助于平衡经济恢复与保供稳价,物价整体有望保持稳定。”

下一步,周茂华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平衡好稳就业、稳增长和稳物价关系。一是落实好此前出台的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二是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政策质效,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用好政策性开发性工具保障重点项目融资,用好结构性工具,促进行业加快恢复平衡,增加有效供给;三是金融政策助力稳定生猪产能,为粮食稳产增收、能源市场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呈现结构性特点,CPI呈现上涨趋势但总体水平较低,PPI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同时,更加注重灵活精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要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兼顾稳增长和稳物价,通过更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表述,本次《报告》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新增强调“不超发货币”等内容。在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部分,《报告》也指出,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为何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二季度以来资金利率长期低位运行,资金淤积有所显现,债市加杠杆情绪持续火热带来风险,过低的资金利率可能导致脱实向虚,同时需警惕结构性通胀反弹压力,预计央行将逐步引导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收敛。

“‘大水漫灌’容易导致通胀攀升,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局部资产泡沫风险集聚,刺激市场加杠杆行为。从以往例子可以看出,市场主体加杠杆容易,但去杠杆过程充满‘痛苦’且存在潜在风险。”周茂华说。

娄飞鹏表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结构性问题,当前从金融市场来看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不需要大量释放流动性或者采用强刺激措施,而是需要更多用结构性政策工具,通过灵活精准调控,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巩固国内经济向好趋势,关注海外政策溢出风险。”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地缘局势持续紧张,通胀预期高企下,海外经济面临多重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能放缓,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部分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增加。因此,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重点在抓好政策落实的同时,要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一季度例会: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第一财经 2024-04-04
半两财经 | 央行: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促进物价低位回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7
业界预计货币政策将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 下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唱主角
证券日报 2023-07-08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证券日报 2023-05-16
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网站 2023-05-15
“稳”是实施好货币政策的关键
经济日报 2023-03-24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2-28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 央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工人日报 2022-11-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