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频繁调整逆回购操作量引激辩 “不应过度关注”≠“不关注”
财联社 2022-07-27 10:49

银行间流动性目前仍维持充裕水平,央行近日连续调整OMO操作虽未立即影响资金面,但使得部分机构认为当前应“重价轻量”,接受不看量、只看价的货币信号。关于这点,仍有部分机构认为公开市场操作量也应被关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非完全的价格型工具框架。

Wind数据显示,7月25日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在1.0671%,R001在1.1%附近,25日R001成交量58,974.51亿元。银行间资金持续充裕,机构对资金面情绪较为乐观,倾向于通过借入隔夜资金加杠杆赚取票息收益。

此前,公开市场曾连续多日维持零净投放量,因此,在近期央行频繁调整OMO微操时引发市场剧烈反响。部分机构同意“重价轻量”的观点,并认为这样的数量变化看不到明确的指引信号。

天风证券曾在报告中推测,这种操作方式可能是因为流动性本身充裕,市场预期也较为稳定,所以更加精准调控,或许是央行在尝试逐步改变100亿这样一种相对机械的投放,而让市场真正接受不看量、只看价的货币信号。

但中信证券认为,“不应过度关注”不等于“不关注”,尤其是近期央行的操作规模从100亿的整数倍调整为10亿的整数倍,且变动频率增加,可能代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正在发生改变。政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方向的重要指引不能轻易变动,但央行仍可以通过数量工具来进行流动性微调和预期引导,适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量”也有助于把握短期内货币政策信号。

财联社统计了2021年来公开市场操作规模、价格变化,以及对于资金利率的波动。除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遵循“削峰填谷”外,在央行连续逆回购操作后,资金利率或会向政策利率回归。

此外,央行曾在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逆回购操作进行明确阐释,“近年来随着货币供应方式发生变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使用逆回购和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也会随之灵活切换,有时出于‘填谷’的目的会以较大力度持续操作,有时出于‘削峰’的目的会持续停做或净回笼流动性,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安排。”

华创证券同样表示,“看价不看量”在现阶段不能完全遵循。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非完全的价格型工具框架,数量型工具对流动性有现实意义,故需要关注逆回购操作规模的变化。现阶段,留给央行灵活操作的空间不大,后期随着MLF 到期规模的增加,央行流动性操作的选择空间将会打开。

当市场在关注逆回购操作量的变化时,市场其实是在关注央行的预期引导。申万宏源就曾指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转变为结构性流动性紧缺框架以来,实际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量的变动,依旧为市场高度关注,一方面央行主要通过量来调整价格,另一方面量的变动远比价格更加频繁,此外央行也主要通过量的变动来引导市场预期。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央行逆回购操作量为零,释放什么信号?
第一财经 2024-08-07
央行拟开展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收窄利率走廊或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证券日报 2024-07-09
央行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短期利率调控“走廊”逐步形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08
央行开启加量逆回购操作——资金面运行平稳
经济日报 2023-05-01
央行灵活开展逆回购操作 呵护资金面平稳跨月
证券日报 2023-04-29
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量多变 维护流动性更加灵活精准
中国经济网 2022-08-04
央行月内逆回购操作规模频繁变换 货币政策相机抉择和精细化特征凸显
证券日报 2022-07-26
从120亿、70亿到30亿 央行更灵活的逆回购操作意味着什么
澎湃新闻 2022-07-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