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2022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启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联动全市20余个重点商圈、近万家品牌商户,推出京夜有戏·夜赏、京夜有料·夜味、京夜有趣·夜娱、京夜有动·夜动、京夜有范·夜购五大板块活动,活动将持续至11月。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当天,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夜经济3.0版政策,政策与活动双轮驱动,突出“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打造包容多元、业态融合、动静相宜、安全便捷的“夜京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夜间消费需求。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发布的夜经济3.0版政策中指出,为推进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夜间消费需求,将重点打造10个“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30个融合消费打卡地、40个品质消费生活圈、5-10 条全市夜游精品路线、培育10条市级“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等夜间特色地标及场景、进一步优化夜间出行交通保障机制。
此外,在夜经济3.0版政策中,还包括:
盘活北京文化消费场馆资源,引导和支持剧院、剧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书店等主体延长夜间开放时间,让消费者沉浸享受静美“夜京城”。推出具有品牌效应的夜间演出剧目,打造夜场展览、夜读、“博物馆奇妙夜”等特色主题“文化IP”,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夜京城戏折子”,满足夜间文化消费需求。
运用现代光影与数字技术,推进城市街景装饰、夜间标识、景观小品、灯光设施、休闲设施等智慧配套设施建设,根据重大活动、节日宣传及景观环境布置的需要,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理念,由各区政府结合辖区风貌适当组织灯光秀等夜间体验项目,为市民营造炫彩沉浸的户外场景环境。
支持市场主体在开放式公园、广场、绿道等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打造一批兼具城市美学艺术和数字科技特色的夜间体验场景。支持“夜京城”地标、打卡地、生活圈等相关市场主体,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创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打造夜间消费创新高地,规范健康发展沉浸式演艺、电竞酒店等夜间文化休闲业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塑造活力时尚的“潮玩基地”。
支持传统商场和商圈(特色商业街)探索建立分区域分时段日夜兼市的运营模式,对商业主体改造提升和数字化建设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商业主体改造提升单个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商业主体数字化建设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开发夜游大运河、夜游亮马河等特色旅游项目,在具备条件的市属公园推出夜间旅游路线,全市打造5-10条全市夜游精品路线。拓展多元化演艺空间,充分利用工业遗址、商场、写字楼等,提供更多创作和演出空间。以“夜尚京动”为主题,丰富夜间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及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和地标商圈自主开展夜间城市马拉松、荧光夜跑、街头篮球赛等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夜间系列体育活动,引领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更完备的夜间体育设施,并对符合条件的新建体育场馆实施财政补助政策。
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激发社区商业活力。挖掘交通场站、公园、园区等空间资源,布设便利店、书屋、鲜花礼品等便民商业网点,因地制宜在确有需要的区域投放厢(柜)式智能便利设施、移动餐饮售卖车等移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应不侵占人行步道,尤其不占压盲道,方便群众的同时保障行人通行安全。支持品牌连锁店发展,鼓励便利店、药店等视情延长营业时间,有条件的可24小时营业。
加强夜间出行数据分析,根据北京气候特点,建立轨道交通延时运营长效机制,在夜间客运高峰时段,保障“夜京城”重点区域消费者进出需求。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持续加强“夜京城”地标、打卡地、生活圈周边的夜间车辆调配。做好‘夜北京’特色地标、打卡地、生活圈周边区域信号配时工作,推动停车位数据接入数字化出行平台,方便市民停车,改善夜间停车环境和秩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