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连发两篇长文,背后有深意
政知见
2022-07-15
+ 关注

政知君注意到,7月14日、15日,《人民日报》连续两天以“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为主题刊发了评论员文章。

7月14日的文章标题是《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7月15日的文章标题是《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

“动态清零”是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

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曾专门强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习近平强调,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人民日报》的上述评论文章中,多次肯定了我国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实践,比如:

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我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我国控制疫情的有效法宝。

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其一,文章否定了放松防疫政策的行为。

文章提到,评价防疫政策的最重要标准就是保护和挽救生命的成效。

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进而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最终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承受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反观一些国家今年初陆续放松防疫政策,但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病例数激增、死亡病例数高企。

多说几句。

最新这段时间,我国防控措施有一些调整。比如,6月底,工信部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的“星号”标记;再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出炉。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读说,新措施的出台,既不是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也不意味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更不意味着中国将要走西方国家新冠防控所谓的“躺平”路线。

他说,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坚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根本宗旨没有改变,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也没有改变。

其二,就“防疫”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称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从短期来看,对凶猛疫情采取严格防控措施,难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暂时影响,但放眼长远,短时的管控换来的将会是更健康持久的发展。

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零感染,而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到其他区域。

这也使得我们能较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文章还明确,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多说几句。

7月15日,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出炉,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二季度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其三,文章再度强调,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才能提高防控效率,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奥密克戎变异株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严峻挑战,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依然是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

资料|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葛冬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