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开办‘安馨敬养托老所’,婆婆每天早上五点一准儿起床,为老人们穿衣叠被、洗脸梳头、做饭喂药,白天忙得脚底板儿打后脑勺儿,夜里也闲不住,每2小时还要巡视一次,生怕哪位老人有个啥问题……婆婆每日循规蹈矩的善举,一直延续至今。”6月14日,怀柔区“喜迎二十大 传承好家风”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刚刚获评“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的李仲娥家庭,通过云直播讲述了十年如一日照顾托老所老人的暖心故事,所有在场和线上的干部群众无不为之动容。
今年59岁的李仲娥是怀柔区北房镇安各庄村的普通农家妇女,下过农田、打过零工。和村里老人的一次闲谈,改变了她和家人的生活。“老人儿女在外工作,日常照顾有心无力,头疼脑热,全靠自己。婆婆很心疼,于是萌生了开办托老所,照顾这些独居老人的想法。” 李仲娥儿媳张雪说。经过商量和沟通,李仲娥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开办了“安馨敬养托老所”。李仲娥照顾老人细致周到,全家老小也跟着忙活,还义务承担起服务员、厨师、保洁员、采购员等多重角色,无微不至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
“托老所收住的一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有时身体不适,将大小便溺到裤子里,婆婆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忙清理;每次生病住院,公公就义务担任护工。和我们共同生活10年,老人逢人便说,亲闺女、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张雪介绍,过去十年,托老所里类似这样的感人故事很常见。
李仲娥家庭敬老爱老,不只是托老所里的老人,村里的其他老人也得到了关照。每年冬季,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一套棉衣;每年重阳节邀请社会文艺团体为院里和村里老人表演节目;每年邀请医生为老人体检、帮老人康复……他们的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许。
和李仲娥家庭一样,“90后”小夫妻孔扬和刘洋家庭用13年2831小时的志愿坚守,诠释了“首都最美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疫情来袭,丈夫刘洋作为第一批下沉干部,率先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时值寒冬,值守艰辛,他主动申请值守最累的站点,顶风冒雪、不畏严寒,连续下沉100多天。看到丈夫奋战防疫一线,妻子孔扬紧随其后,主动扛下社区最艰苦的夜间值守,一站就是200天。
“有时,突降雨雪,我总会笑着戴上帽子,庆幸自己‘有备而来’;有时,来不及吃饭,我就随身装着小面包,不忙的时候吃一个;有时,值守期间接到单位的任务,我就一边做例行检查,一边酝酿腹稿,值守结束,再把想好的内容落到文字上。……”孔扬说。
结识13年,两人先后参与了APEC会议、北京国际电影节等32个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早已成为最朴素的家风,也是4岁半儿子最有意义的家教课。
这些感人的故事引起了市民的共鸣。泉河街道居民陈明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家风事关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城市文明。身边的平凡人用不平凡的事迹做出了示范,我们也要正家风、严家教,用实际行动争做文明家庭、最美家庭。”
“只有家风正,才能社风清,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怀柔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怀柔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引领,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结合实际,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公益家庭”“孝老爱亲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真实感人的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
截至目前,怀柔区共有“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最美家庭”9户,“首都文明家庭”11户,“首都最美家庭”’100户。这些家庭尊老爱幼、奉献社会、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勤俭持家、遵纪守法,为全区市民树立了榜样,也为怀柔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明“水位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通讯员 郑秋颖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