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靠前发力 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人民网 2022-06-04 20:05

财政,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柱。为稳住经济大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措。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项措施。

“33项举措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6月2日,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将在税费、财政支出、投资消费等8个方面出台措施,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积极财政财如何稳定经济大盘?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不仅在宏观层面推动经济稳定,更在微观层面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特定困难群体,政策有力度且针对性强,将推动国民经济加快恢复。

政策红利尽早尽快释放 减税降费成重要“先手棋”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超预期变化,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前期加快实施落地的基础上,部分减税退税等政策在年中进一步加码。

6月2日,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范围。

“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大规模增值税留抵扣退税政策是今年宏观调控的关键一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分析指出,截至4月底 ,全国留抵退税金额超过10000亿元,数百万纳税人从中受益。为了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此次会议在原来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政策范围,使能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政策普惠性的特征更加突出。与之相适应,预计将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全年共计1.64万亿。

在专项债方面,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地方政府专项债层面提速、扩面,是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的关键之举。冯俏彬认为,应考虑将一些公益性较强、需求比较急迫、适当超前性的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在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下达基建投资、水利发展等预算,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释放内需潜力。

针对当下受新冠肺炎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政府救助的事项和人群都有明显增加,对此,财政部门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情况下,适当加力,出台了以下新的支持政策。

一是加大对民航的支持力度。民航是近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国家财政已多次出台支持政策,近期再次出台了对国内客运航班运行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的新政策。

二是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安排50亿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特别是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等,降低综合货运成本。安排约25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安排约50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安排40亿元支持县城商业建设等。

三是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预计减征车购税600亿元,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

政策持续加码 积极财政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补气激活力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影响,财政部门持续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输血减负”,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补气激活力。

当前,针对困难行业的纾困政策在进一步扩围且延长期限。冯俏彬指出,中小微企业点多面广,受疫情影响大、程度深,为其纾困解难需要多措并举、综合多种政策共同支持。此次会议决定在助企纾困方面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积极为中小微企业“补血”,二是全力为中小微企业“止血”。

“补血”层面,具体体现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加大政府采购等。会议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以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10%-20%;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止血”层面具体体现在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17个特困行业。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等。

冯俏彬指出,这两类政策再加上退税和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将共同扶小微于将倾,助其渡过经济下行难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财政方面的相关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体现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会议更加具体地落实部署,立足于稳经济、稳就业和稳物价,立足于缓解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财政能力,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常区间,反映了财政部门更加积极、主动作为的担当。

罗志恒表示,从举措看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力度更大,退税规模更大、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

二是节奏更快,退税节奏更靠前,专项债发行、使用和财政支出更快,有利于尽快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三是政策工具更多元,涉及减税降费退税、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民生社保等多方面,财政政策应出尽出。

四是目标更明确,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受益更直接,有利于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五是实施积极政策的同时仍强化财政纪律,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稳定器作用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把“三保”摆在突出位置,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力,兜牢民生底线。

支出层面,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当前,受疫情和退税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县区财政运行压力较大。财政部积极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督促省级财政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指导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支出预算管理、加强财政运行监测,筑牢兜实“三保”底线。

《措施》决定,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增加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等。

同时,为保基本民生,《措施》还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尽力降低疫情对缴存人的影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

此外,针对近期物价上涨走势,财政部门还启动低保与物价联动机制,强化社会民生兜底保障。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地方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 

疫情冲击之下,失业率有所上升,广大中低收入群众收入减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冯俏彬指出,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救助,首先要充分用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现成的市场经济自动稳定器机制,通过适当扩大政策弹性,将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体及时纳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到严重冲击。

财科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表示,精准、务实、及时的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需统筹好财政资源,及时纾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阻滞,关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减少政策时滞,保障政策效应充分发挥。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冯俏彬指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必须全力发挥作用,必须更加积极,全力而为、尽力而为,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为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罗志恒也表示,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下,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将逐步被激发,中国经济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等中长期有利条件将再度发挥出作用,经济运行将重回需求回升、供给畅通和预期转好的轨道。

来源/人民网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
经济日报 2024-05-23
各地财政打出稳经济组合拳:聚焦重点积极发力,直面挑战提质增效
经济日报 2024-01-24
金融举措靠前发力 全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新华社 2022-11-27
财政部:下半年将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华社 2022-08-31
财政部: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
财政部网站 2022-08-30
财政收入企稳传递积极信号
经济日报 2022-08-24
增量财政政策工具相机出炉 合力稳住经济大盘
证券时报 2022-07-23
1.8万亿留抵退税落地 12.8万亿支出保障有力 财政政策稳经济保民生效应显现
经济参考报 2022-07-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