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管好管住拧紧入河排口“阀门”是推动水环境改善的关键,北京市2019年已着手研究,2020年全面排查,2021年至今完成了80%的问题排口整治,计划今年底前全部整治完毕。届时将提前3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拧紧入河排口“阀门”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通过构建监管体系、全面排查整治、强化长效监管,北京市拧紧了入河排口的“阀门”,有力助推水环境质量达标改善。2021年,北京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比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同比减少2.4个百分点,实现动态清零。
“新口”明确“怎么建”。在新设排污口方面,北京市完善审批程序,结合实际情况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2020年11月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的通知》,明确新改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的申请条件、材料、方式、流程、审批意见等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搭建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老口”明确“怎么管”。北京市出台技术规范,明确现有排污口“怎么治”和“怎么管”。借鉴国家试点城市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北京管理模式,2020年7月印发《北京市入河排口分类分级管控技术指南(试行)》,明确分类分级、工作思路和流程,以及排查、监测、溯源、清理整治、长效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推动建立“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全链条管理体系,为北京市入河排口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建立入河排口全口径台账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北京市全面排查溯源,建立全口径台账。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原则,组织各区开展入河排口系统排查,摸排掌握各类排口的分布、数量、排水特征及去向、排放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建立入河排口全口径台账。从类型、区域、流域分布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从类型看,城市雨洪排口是北京市各区排口的主要类型;从区域看,平原各区集中了大多数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口、企事业单位排口及生活污水散排口;从五大流域看,北运河流域排口数量最多,潮白河流域的问题排口已纳入河长制整治完毕。
在建立入河排口全口径台账的基础上,北京市根据排口性质、类型、排水等情况,梳理问题排口台账,组织各区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清理整治。全市列入清理整治台账的排口共计216个。针对不同类别问题分类整治,要求污水直排的排口,将污水接入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确保无污水直排入河;要求通过雨水口排污的排口,将污水接入处理设施处理后单独设置排口达标排放,保留雨水排口功能;要求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的排口,加强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或提标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因地制宜建设湿地进一步生态净化,确保退水按照对应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要求无使用功能的排口,及时进行封堵或拆除。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全市纳入清理整治台账的216个排口中,2021年已完成180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21年完成70%、151个排口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90个,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此外,北京市将全部入河排口纳入全市93个地表水控制单元,建立“入河排口-水环境”对应关系。快速响应,利用各区新建的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和监管平台,排口水质出现异常时会实时预警,管理人员快速现场排查处置。动态更新,结合日常管理、执法检查、清理整治等工作进展,按季度对入河排口台账进行更新,及时掌握排口变化情况。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推进入河排口长效监管,强化水陆统筹、系统治理,坚持“三水统筹”,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人水和谐之景常驻。
文/记者 陈杭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