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阐释为“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博物馆蕴藏着哪些力量?该如何更好地释放博物馆的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博物馆魔性演唱会”迅速走红,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迪。视频中,形态各异的文物们进行了一场说唱Battle,登场的有击鼓说唱俑、三星堆黄金面具、兵马俑……看着国宝们活灵活现“耍宝”的场景,瞬间被带入了历史的观众,切身感受到了博物馆所传递的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国是一个博物馆资源大国。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增长率23.4%,年均增长率4.3%,总量已跃居全球第四位。
与此同时,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新风尚,博物馆成了很多城市的名片。“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的人次,由2.2亿人次增长到2.9亿人次,增长率31.1%。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较大,我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
“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不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博物馆,对于很多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普通民众而言,显得有些“高冷”,很多时候只能走马观花,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感知。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同时,能否让博物馆越来越走进人的内心世界,无疑是释放博物馆力量的关键。
有鉴于此,我国博物馆在机制、运营、服务、文创开发等方面转型升级,正逐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馆发展之路。“互联网+”时代,通过利用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发挥了更大的传播力量。
4年前,“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H5就一度在朋友圈刷屏,看着边跳舞边说“我们不红,始皇不容”的兵马俑,令网友们纷纷大呼过瘾,成功激发了年轻人对文物的兴趣。2021年“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节目,将展柜中的文物变为“节目中的活演员”,让传统文化成功“破圈”。借助新颖的技术手段,一些博物馆在文化创新、活态演绎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频频“出圈”,成了路人皆知的网红。
受疫情影响,走进博物馆不时遇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各地博物馆迅速转型,相继推出“云”观展、“云”讲解直播等系列线上教育活动。通过“让文物会说话”,令其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让网友足不出户感受多彩多姿的博物馆文化,领略博物馆的无穷魅力。去年,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款“一起考古吧”小程序,将考古工作场景数字化,仅“十一”假期,就吸引3000万实名用户体验“在线考古”。
博物馆是所“大学校”,徜徉于文物之中,可以让我们思接千载、神交古人,在历史中展望未来。借助科技的力量,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能以更多更新的方式“活起来”,主动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为大众生活增色添彩。传承创新、科技赋能,激活文物,才能更好地释放博物馆的力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这样的battle可以多一点。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