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1|贺秋帆:及早筹划遗愿清单,一一完成,不留遗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6 20:00

本系列为:北京青年报 “《天天副刊》问卷 ”第二季

本卷主题:清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

出题方:《天天副刊》编辑部

本期答题人:贺秋帆 浙江宁波人,影评人、乐评人

01

各地、各家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仪式氛围也不同,或哀伤、或平和,或肃穆,或热闹……您个人比较认同的纪念方式是?

答:我比较认同的方式是心里记着。对于到了某个时辰大家都一哄而上的形式,我一直很抗拒,我家里也是,从来没有把清明当做一件事过。

02

聊聊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次送别生命的经历?

答:6年前我的姑妈(宁波话叫阿姑)离世,宁波的习俗是同辈不便出丧,所以我成了阿姑的娘家代表,守灵,全程陪着阿姑所笃信的佛事,看她两个女儿于灵前痛哭“我要姆妈……”浙东水乡多桥,阿姑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三祖父过世时,照习俗,阿姑嘱我在灵车上高喊“过桥”,为亡灵开道,若干年后,我又自觉地替阿姑高喊“过桥。

03

如果您身边曾有某个生命的逝去让您久久无法释怀,您是如何自我疗愈的?

答:30年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班上一个跟我亲近的单亲家庭学生后来得尿毒症离世,这事影响了我好多年。他走后的第二年,我离开了那所学校。

04

假如面对孩子,您将如何回答“什么是死亡?”这样的问题?

答:现在我越来越相信,人死了其实是去了另一个永不回来的地方,所以会如实回答。

05

关于生与死,请推荐一部对您最有启发的书籍或影视作品,理由是?

答:《入殓师》吧,尽管它远非完美。对死亡的敬重需要用一种仪式去表达,表达完成了,也就能够达观地面对生死了。

还有《遗愿清单》,在承认一切有限的前提下看清自己。

06

或早或晚,人人都将面对疾病、衰老、失能、终点,在您看来,有什么方式和办法可以面对“死亡恐惧”?

答:尽可能在庸常的日子里囤积更多的生活体验,这样也许可以在那个时刻到来时,不那么猝不及防。

07

开个脑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编剧,会如何设计这个故事的终局?

答:会及早开始筹划遗愿清单,抓紧时间一一完成,不留遗憾,然后像某个记不起名字的诗人写的那样,“我正直的一生已经得到回报,临终时面对上升的太阳。”

08

假如今生到此,您认为自己哪三项是最得意、“无愧此生”的?余生往后,您最想实现的、能体现您人生价值的个人梦想又是哪几项?

答:这三项——1.去了想去的大部分地方。2.自己的文字终于集腋成裘。3.心态上从40岁开始就主动退了休,不再被单位的工作牵了走,而是只做自己想做的。余生往后的······那是隐私,恕不相告。

约稿/张楠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王磊:生活不能重来 全力活在当下|《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22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4
年糕妈妈:不要苛责自己,你已经很好了|《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18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3
马凤兰: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道,根本没出路|《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16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2
《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14期 | 滕征辉:生日那天自己唱仨小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1
《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13期 | 申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还有五个没去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1
《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11期 | 商震:没有外力,蚌不会自己吐出珍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31
《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7期|江一燕:2023要拍好戏,做好妈妈,种好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5
《天天副刊问卷》第七季第1期|李雪健:我还是个有用的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