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下发,多家公司相继宣布将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出人意料的是,赶在今年初新规正式实施前的窗口期,许多保险公司加大了互联网人身险业务销售力度,保费规模创出了新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2日发布的《2021年度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916.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8.2%。
更有意思的是,在互联网人身险市场,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将传统大公司甩在身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遥遥领先。
从市场份额来看,排名前十的公司依次为中邮人寿、国华人寿、中国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合众人寿、人保健康和平安人寿。
记者梳理发现,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市场份额前十的公司中,有多家银行系险企,包括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
其中,中邮人寿也是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市场份额最多的公司。去年,这家公司实现规模保费334.8亿元,市场份额占比11.5%。建信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的规模保费也都在200亿元之上。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个险渠道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银行渠道越来越受保险公司重视。拥有母行渠道支持的银行系险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说,中长期而言,银保渠道有三大驱动力:一是客户财富结构多元化,且保障与投资需求与日俱增;二是银行将“大财富管理”作为零售转型主旋律,并加速向“客群经营”转型;三是在监管正本清源大背景下,银保业务重回险企战略视野。
记者近日获得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69家寿险公司2022年1月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环比大增211.2%。其中,有45家公司的新单规模保费增速超过100%。
各类型公司中,银行系险企表现最为亮眼。数据显示,有4家银行系险企新单保费1月环比增长超过2000%,且同比增长基本在70%-100%之间。
业务渠道方面,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仍然呈现渠道合作为主、保险公司官网自营为辅的经营模式。据统计,58家保险公司通过合作渠道开展业务,52家保险公司采取官网自营和渠道合作“双管齐下”的模式,还有2家保险公司仅通过公司官网开展经营。
其中,合作渠道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529.4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41.5%,占比为 86.7%,较上一年上升2个百分点;官网自营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87.3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9.6%,占比为13.3%。
从统计数据来看,保险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官网购买保险的意愿也在提高。2021年,通过保险公司官网进行投保的客户数量累计达 3041.9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66.8%。
2021年,官网流量累计达61.1亿人次,较去年同比增加28.6%。排名第一的平安人寿2021年官网流量累计达50.1亿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52.4%;排名第二位的太平洋人寿官网流量累计达6.5亿人次,较2020年同比下降27.5%。
数据显示,保险消费者更倾向通过互联网渠道投保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中,人寿保险占比为65.1%,较上一年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健康保险占比为18.9%,较上一年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保费规模方面,人寿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899.3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61.8%;健康保险实现规模保费551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7%。
健康保险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47.8亿元,同比增长51.8%,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63.1%;重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20.7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为21.9%。
不过,根据多位保险人士反馈,2021年或许是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最后的辉煌。今年,保险期间十年以下的普通型人寿保险和普通型年金保险等退出了互联网人身保险的舞台,这将对一些保险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普华永道分析称,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持续发展以及多项监管规定的陆续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迈入了平缓发展的新阶段。(韩宋辉)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