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首次使用了8K技术进行实时直播,让观众真切感受到8K的魅力。
在上海,8K影视拍摄技术领时代之先,理论研讨也走在前沿。《8K影视创作实操指南》研讨会近日在上海电影时光书店举办。该书作者正是前不久在东方卫视收官的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总制片人崔轶。作为国内首部“8K影视创作”理论+结合的指南书籍,该书也为8K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实操范本。
8K元年已经开启
“电视剧做成8K的意义是什么?我在这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找到了答案。”崔轶说。
《两个人的世界》以“8K全流程”完成制作,这在国内电视剧中尚属首次。8K技术能让画面中的人像表现出非凡的细腻程度和色彩还原度,不过,目前8K电视屏幕尚未普及,该剧曾举办8K线下看片会,借用的也是影院银幕。
尽管技术跑在了终端前,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和成本降低,8K的普及很快就会到来。崔轶介绍,去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8K影视的标准,冬奥会开幕式惊艳观众的24节气倒计时,正是使用了标准的8K色彩。“8K在美学上的最大突破是色彩,对于很多艺术影片导演而言,会有更多发挥空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印发的《“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实现电视剧制作流程全面4K超高清化”,这说明影视剧超高清时代正在来临。
在业内专家看来,《8K影视创作实操指南》内容系统全面,不仅涉及技术和艺术的探讨,也包含市场评估、机器性能介绍等,是一本具有可操作性的教科书。“希望用这本书总结创作经验,探讨8K技术如何在拍摄中和上海故事、城市底色和城市精神更好结合。上海影视在做8K先行者,希望未来能成为8K影视重镇。”崔轶说。
“北京冬奥会上使用8K技术在世界上做了很好的表达。在太空的三位中国宇航员,也将使用8K摄影机拍摄太空纪录片。中国的8K元年已经开启。”上海电视家协会主席滕俊杰是8K电影的先行者,由他执导的8K全景声长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荣获最佳8K制作“金卢米埃尔”奖。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外国评委会拿片子从头到尾做设备仪器测试,以验证是不是真正的8K拍摄,否则将一票否决。“国际上的8K影视拍摄大多为10分钟以内的短片,上海在长片上的尝试,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有领跑趋势。尽管影视只是8K运用的一小部分,但科研领域十分渴望这方面的突破能推动专业研究,上海在影视方面的探索也在为这项技术积累经验。”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交通大学教授李建强看来,8K技术给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很好的源泉和动力,对上海电影重振雄风也有意义。
8K改变艺术创作方式
对影视创作而言,8K技术带来了更多层面上的变革和思考。
“我一度觉得,8K技术下,演员是不是回到胶片时代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冯果刚刚结束了一部8K影视作品的拍摄,她发现,在8K摄影机下,演员不需要再问摄影师,“我这场拍的是全景,还是特写?”因为一个镜头下,每个地方都是清晰的。有一幕画面是大全景,冯果站在中景靠后的位置,剧情需要她眼含热泪,原以为后面会补拍特写镜头,她特意收着情绪演,没想到立刻被导演叫去,“情绪不对,我可以清晰看到你的眼睛。”
因为8K素材体量大,给后期处理带来困难,也要求演员不能像以往那样一条不行再来一条。“我们好像回到了谢晋导演的时代,在拍摄前花了很多时间排练,每个人都要情绪精准,全情投入。”冯果认为,这种拍摄增强了演员对电影表演的敬畏感,对演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
8K技术同样对剪辑产生影响。中国电影剪辑师协会副会长、上影集团一级电影剪辑师陈晓红前几天还在剪辑滕俊杰执导的8K电影《锁麟囊》。她发现,8K的超清晰画面,会使得好与不好的细节同时在银幕上放大。“新技术倒逼我们在操作上精益求精,剪辑完成后,有必要先套底试片,对一些镜头的呈现做微调。”
上影集团一级电影编剧张琪说:“编剧追求一场戏信息的复合化表达。在创作时,也要带着8K的概念。比如一场戏不能只有主角的神态动作,中景、后景的信息也要在剧本中有清晰的提示和传递。甚至可以利用景深制造有戏剧冲突的场景。它所要求的想象力对传统编剧挑战很大。”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认为,8K与4K、2K可能会像默片和有声,黑白和彩色一样并存。“什么题材适合使用8K技术,也是我们当下要思考的。”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影集团国家一级电影导演朱枫认为,8K将带来制片流程、分镜头创作等各方面的改变。高清技术拍摄下,全景画面中甚至可以直接“抠”出需要特写的镜头,也给导演提供了更大创作空间。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认为,8K再次把上海电影推到了中国电影的前沿,也对电影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全国中小学影视教材正在计划编写,上海在8K影视方面的重要探索,不妨放在这本教材的最后一部分。”
文/上观新闻记者 钟菡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