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汽车企业深受“缺芯”之苦,但其“曙光”或许并非《芯片法案》。
2月11日,针对近日热议的欧盟《芯片法案》,芯谋研究分析师王立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对欧洲汽车行业“缺芯”的现状不会缓解,因为晶圆厂从规划到投产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并且车规级产品还需要车企进行相应的可靠性验证流程。
而且上述法案目标是2纳米及以下的尖端芯片,目前汽车短缺比较厉害的MCU芯片,这一般使用的是40纳米及更落后的制程,也有极个别MCU会涉及到28纳米,王立夫补充道。
受到芯片短缺、供应链瓶颈的严重冲击,欧洲面临数百万辆汽车停产风险。去年,几乎所有欧洲车企都曾有过因缺芯而不得不选择停产或减产的经历,包括大众、雷诺等。
这也导致欧盟汽车销量在去年受到重创。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去年12月,欧盟乘用车注册量暴跌22.8%,至79.53万辆,连续第六个月下降。2021年全年欧盟的新车销量总体也同比下降了2.4%,至970万辆,这是自1990年开始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纪录。
这主要是源于欧盟汽车“重镇”德国汽车销量的大幅下滑。去年,德国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跌10.1%,仅售出260万辆汽车。大众汽车集团去年的全球销量也同比下滑了4.5%,至888.2万辆。
而反观中国和美国市场,汽车销量均已开始复苏。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中国乘用车共销售2148.2万辆,同比增长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
根据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数据,2021年全年,美国新车销量为1493万辆,同比增长3.1%。
对此,欧洲制造商协会(ACEA)解释称:“2021年秋天因半导体短缺最终导致汽车生产全年放缓,尤其是在下半年。”
基于此,欧洲汽车行业高管曾一再游说欧盟尽快拿出措施,缓解供应压力。
当地时间2月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备受关注的《芯片法案》,法案提及,到2030年,欧盟拟动用超过4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14亿元)的公共和私有资金,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并大力建设大型芯片制造厂。
根据法案,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芯片产量占全球的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并能生产2纳米及以下的芯片。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