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用信息在破解信息不对称、赋能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首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健全征信法规制度,推进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促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助征信业健康发展,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在制度建设上,人民银行着力健全征信法规制度,规范征信业务发展。2021年9月,人民银行印发《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征信全流程业务规则、信用信息的范围,细化征信业务的合规要求,如规定不得过度采集个人信用信息,信息采集需经本人同意并明确告知采集目的,使用信用信息需取得明确同意授权、不得滥用等。央行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业务监管的通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异常业务、重大舆情的监测与处置。
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央行完善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2021年,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范围不断扩大,优化升级征信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扩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征信查询服务。2021年1至11月,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报告各渠道查询共计33亿次、企业信用报告各渠道查询共计8751万次。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功效,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交易增量扩面。截至2021年11月底,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融资32.7万笔,融资金额15.5万亿元,其中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11.9万亿元。
与此同时,央行也着力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征信一体化,协调解决跨区域信用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2021年,《关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加快推进地方征信平台和“长三角征信链”“珠三角征信链”“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实现涉企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各地建设省、市级地方征信平台10家、40余家,支持65.38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信贷2.34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微企业的资产构成特点是不动产较少,而动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较高。2021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正式提供全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服务。“2021年1月1日以来,统一登记系统运行比较平稳,市场反应良好。统一登记解决了原先动产融资业务确权难,登记和查询效率低等问题,提升了金融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的信心,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从而能够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升银行的服务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表示。
数据显示,自2021年1月1日起,面向全国提供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底,累计登记1355万笔、查询1.09亿笔。数据还显示,2021年1至11月份,担保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登记480万笔,占登记总量的97%,较2020年同期增长70%。服务中小微企业276万家,较2020年同期增长57%;用于担保的动产和权利种类不断增加,多地新增猪牛羊鸡鸭等生物活体,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农作物预期收益权、畜禽养殖圈舍经营权、农户民宿经营权、碳排放配额等多种动产担保物。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征信业在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征信市场化、法治化和科技化发展方向,以规范发展、创新提升为主线,以权益保护和信息安全为基本要求,着力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征信体系。
文/经济参考报记者 汪子旭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