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较对象不是《黑客帝国》三部曲,那么上映不久的《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以下简称《黑客帝国4》)或许不会招致如潮的差评。
22年过去了,互联网从一个新鲜的发明成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影片的中译名“黑客”已经成为落伍的词汇。对于第一次进入矩阵世界的观众来说,第四部里所展现的哲学讨论,对真实与虚拟的怀疑,那些曾经前瞻而深刻的思辨,在今天已经不再令人兴奋不已。在它诞生后的二十年中,无数电影模仿它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子弹时间。对于这批新观众来说,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动作场面,那些曾经令人震惊的,极具原创精神的设计,在今天看来过于陈词滥调。
回望世纪之交诞生的《黑客帝国》,其影史地位无法否认。影片中所展现的种种预言在今天一一应验。我们身处一个被大数据和算法控制的世界,选择也是一种幻觉:你所以为的“自由意志”,不过是另一种被设计过的“命中注定”。疫情之后,物理隔离令人类更依赖线上交互。关于虚拟世界的想象出现在各式各样的影视作品中。在科技巨头提出元宇宙的概念时,《黑客帝国》的世界观是一个很好的向大众普及其定义的通俗方式。它通过影像,呈现了了一个无限拟真的虚拟世界,并对科技发展对未来世界表现出隐忧。
《黑客帝国4》于12月22日美国院线公映,并在流媒体HBO MAX同步播出,近一个月后,于1月14日登陆中国院线。这对于该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将会造成较大影响,截至1月17日12时,《黑客帝国4》票房达4850万元。尽管排片占比位列同档期影片首位,由于上座率较低,单日票房收入不及先期上映的国产片《穿过寒冬拥抱你》甚至是上映一个月之久的《误杀2》。《黑客帝国4》成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失灵的又一例证。
除了口碑滑坡之外,商业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全球票房刚刚突破1.4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8年前上映的《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全球票房为7.4亿美元,《黑客帝国》和《黑客帝国3》的全球票房也分别突破4.6亿和4.2亿美元。
因爱而来的重启
在《黑客帝国》三部曲完结之后的十八年中,导演沃卓斯基姐妹曾坚决反对重启这件事。她们几乎告诉所有人,不想再拍一部《黑客帝国》系列电影。她们也的确没有这么做。在《黑客帝国》之后,她们共同执导了《V字仇杀队》《云图》以及剧集《超感猎杀》。尽管都没有达到《黑客帝国》所创造的影史辉煌,但也都是具有原创力的佳作。
拉娜·沃卓斯基在访谈中回忆,华纳兄弟影业曾如何给给她们施压,每年都会要求她们再写一个故事,甚至以巨量金钱和利益诱惑:“他们拿着一大堆钱,对我们说,你们可以拥有这些。我们不断拒绝,对他们说,不,不,不,不感兴趣。”
“然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变故。我的父母去世了。”拉娜如此解释她决定重启《黑客帝国》最重要的原因:“我需要一些东西来帮助自己度过悲伤的时日,创造一个故事,让尼奥和崔妮蒂获得重生。这会是一种治愈和安慰。”在《黑客帝国4》片尾字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行字样:“献给我的母亲和父亲。爱是一切的起源。”
于是,关于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情片段,成了《黑客帝国4》最动人的一部分。这也是这一系列中与哲学思辨、动作场面同等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个故事通过尼奥和崔妮蒂反复的互相拯救重申着观点:人的情感,尤其爱,是机器所无法预测的最脆弱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当57岁的基努·里维斯和54岁的凯瑞-安·莫斯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人们在那些疲惫、脆弱和遗憾中看到了中年危机的自己,并仍愿意相信那个爱能够超越束缚战胜一切的故事。当人类与合成生物克服分歧结成联盟和友谊的时候,当机器之间的爱的结晶萨蒂长大成人与人类并肩作战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感叹爱作为起源的超能力。
然而,在爱的主题之外的一切都是令人失望的。如果观众没时间回顾《黑客帝国》讲了什么,没关系,《黑客帝国4》可以帮助我们回顾第一部的内容。尼奥回到了一切原点,再经历一次觉醒。他再一次回到那个和墨菲斯学习如何解放思维的道场,用更笨拙的动作展开一招一式的搏斗。对于老粉丝来说,尚且还能够从自反和自嘲中获得一丝轻松调侃的喜剧体验。对于新观众而言,他们很难领会片中讽刺的部分,而是会迷失在一连串诸如矩阵、锡安、母体、分析师、流放者等地名、概念和身份中,看得云里雾里。
即便能够容忍平淡的故事和缺乏创意的观念,动作场面的糊弄是更让粉丝感到失望的部分。对“子弹时间”的无数次致敬已经令人疲惫,影片的高潮大战更是让人疲软——如同《釜山行》的场面再现,蜂群化身为僵尸,对主角团发起冲击,而尼奥与之对抗的终极大招是毫无设计的“气功”。能量波代替了前作中精彩的具有中国武术元素的打斗场面,留下的是银幕前因为无聊而目瞪口呆的观众。
失去原创动力的好莱坞
《黑客帝国》在世纪之交产生的激荡人心的魅力,在过去二十年间的大银幕上,鲜少有科幻电影能够匹敌。更不用说它将动作、爱情等类型元素熔于一炉,成功以流行文化的样式,唤醒一代人对哲学的热情。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大银幕上看到过如此激动人心的故事。
《黑客帝国4》走到了这一切的反面,甚至出于一种自暴自弃的故意。拉娜借片中角色不留情面地吐槽华纳:“时代变了,市场不景气了。我相信你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心爱的母公司华纳兄弟决定制作三部曲的续作了吧。他们告诉我,不管有没有我们,他们都会开发续作。如果我们不合作,他们就会终止我们的合同。”
对于影片缺乏创意的问题,拉娜也很清楚,她借片中流放者之口自嘲:“你毁了所有合我心意的东西。我们曾经很优雅,也很有风格,我们有对话,而不是一上来就动手动脚。”“以前的艺术、电影和书籍都更好,那时候还有原创。”
究竟是什么让这一切滑向无聊和平庸的呢?制片方、投资人、导演,谁该为此负责?事实上,这不过是失去原创动力的好莱坞,另一桩回收IP的失败案例。大制片厂习惯利用过去的经典IP盈利,因为这比原创风险更低,复制也更容易,观众也会偶尔为情怀买单。然而,《黑客帝国》三部曲的故事已经终结了,那个凝结了创作者多年心力和思考的作品已经无法再超越自身。它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
更讽刺的地方在于,这个曾经在各方面以创新创意闻名的IP,在今天却打着怀旧牌收割老影迷的热情。原创的精神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对原作的重译,并且还是低配版本。制片方或者创作者应该意识到,经典IP的重启或者再开发也是一门艺术,而不只是一桩生意。如果它无法提供任何令观众感到新鲜的东西,如果它只是躺在曾经创造的巅峰脚下、只是为了收割票房,它是无法释放IP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和培育下一代年轻影迷的,甚至老粉丝会因为主创的糊弄和不思进取而感到失望。(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