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伙要拍中国56个民族纪录片 拍摄过程中还认了两位水族“干妈”
扬子晚报 2021-11-15 07:41

近日,一位说着流利汉语的外国小伙“包子”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他和三位中国摄影师一起拍摄探寻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纪录片。“包子”今年24岁,来自德国慕尼黑,因为小时候看了动画片《花木兰》迷上中国文化。2017年他来到中国,之后定居江苏连云港,在一次乡村旅行中萌生了想要为中国的56个民族拍摄纪录片的想法。2021年9月5日,包子和朋友们从连云港出发,一路自驾经过湖北、广西、贵州等地,记录下居住在那里的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瑶族、水族等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目前他们正在贵州郎德镇乌流苗寨与当地村民一同准备过鼓藏节,“看到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我特别震撼,我们要把它记录下来,分享给全世界。”“包子”说。

从江苏连云港出发自驾去贵州

为少数民族拍摄纪录片

在贵州郎德镇北部,雷山县城向西20公里的乌流村,村民们正在欢庆每隔十三年才举办一次的鼓藏节。庆祝队伍中有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帅小伙,他是今年24岁的德国小伙“包子”。

“没来中国之前,我都不知道一个国家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且各民族之间相处得很融洽。所以我充满好奇,想要探访这些民族的居住地,把真实的生活体验分享给大家。”“包子”说。

2021年7月,“包子”与3名中国朋友启动了一项纪录片拍摄计划,由包子担任出镜主持人,其他三名伙伴负责摄像工作。四人一路自驾,寻找各个民族的原住地,以无脚本拍摄的方式记录下各民族居民们的真实生活。2021年9月5日,他们从江苏连云港出发,一路经过湖北、广西、贵州等地,记录下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瑶族、水族等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包子”说,一路上,他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太神奇了,可能两个村子只隔一公里,但他们的服饰、方言、食物和节日传统等完全不一样,这么丰富的文化传统,我肯定要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分享给全世界。”他用短视频的形式将他的所见所闻在抖音、快手、Youtube等网络平台上分享,引来不少中外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包子”也会跟德国的家人们视频通话,介绍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他们都觉得特别神奇!”

乡村旅行中

被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吸引

“包子”真名叫罗伯特·阿道夫,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看了《花木兰》电影后,他就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充满兴趣。2017年他独自来到中国,因为吃到的第一种美食是包子,就把它当做了自己的中文名。最初,他在湖南一家德企工作,后来定居江苏连云港,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

刚来中国时,他只会“你好”“谢谢”两句中文,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后,中文表达流畅了很多。如今,他的中文说得很地道。

2018年,工作之余,“包子”做起了美食短视频,吸引了上百万的关注者。他被央视邀请参与拍摄农业频道的纪录片《地球村日记》,还参与了直播活动,担任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持人。今年6月,他跟着央视栏目组拍摄了《包子的田园日记》,成为中国乡村生活体验师。在这些经历中,他产生了想要为中国56个民族拍摄纪录片的想法。“我来自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小村庄,那里只有1000人,所以我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偏好,在过往的旅行中我看到了中国不同的乡村文化,所以慢慢地我开始想做一个自己的纪录片,记录下自己深入这些乡村的真实体验。”

为了这次的拍摄,“包子”在连云港用两个月的时间考取了驾照,并拿出自己此前的积蓄。

因为“包子”短视频博主的身份,团队利用线上平台结识了很多贵州当地少数民族居住区的视频博主,通过他们联系到当地村民。“不同村子里的生活方式都有点不一样,我们发现有意思的东西特别多,所以充满了拍摄的热情和动力。”与“包子”同行的一位摄影师董雨泽告诉记者。

遇见水族“干妈”

被她们年轻的心态所感染

在湖北恩施民族学校上了一堂土家语课、在广西龙胜黄洛瑶族村寨体验竹筒烧烤、在贵州三都水族村寨过端节……“包子”的这趟奇妙之旅不仅体验到中国少数民族各式各样的文化习俗,还结识了许多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朋友。“包子”说,在旅途中体验到的人与人的情感连接是最让他难忘的。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包子”记录了当地民众生活和赶集的场景,还与当地居民一起过了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端节。“端节是当地庆祝丰收的节日。节日期间,好多村民会拉着我们去他家里吃饭,他们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食物和米酒,没吃饱没喝醉都不让走,感觉就跟家人一样。”

在这里,“包子”还有了两位水族“干妈”,她们是同样喜欢拍短视频的水族“60后”阿姨王敏芝和王敏先,“她们是一对五十多岁的姐妹花,一见面,她们就热情地拥抱我,把我当‘干儿子’,其实我更愿意把她们称为‘60后美女’,而不是‘阿姨’,因为她们有特别年轻的心态。”

“包子”说:“无论去哪里总能遇到‘家’,村民们非常淳朴热情,他们真的把我当家人一样真诚对待,所以我在哪里都觉得很温暖,心里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加快记录步伐

努力把56个民族都拍好

“包子”和朋友们在拍摄之旅中也遇到了一些遗憾。他们原本计划在贵州完成6个少数民族的拍摄,还要对亻革(音gě)家人和屯堡人的生活进行记录。“据说他们现在还保留着600年前的服饰和鞋式,我们走访当地村民家,发现大多数老人还穿着传统的服饰,但他们的儿女这代已经不再穿这种服装了。”

上个月“包子”和朋友们联系到了一位仡佬族后人,他的爷爷是高台戏传承人。在“包子”一行人打算到遵义去拍摄的前一天,碰上了疫情,只能临时将行程延期,谁知不久后,“包子”他们接到了那位爷爷去世的消息。“一听到消息,我们都觉得很心痛也很遗憾。”摄影师董雨泽告诉记者。

这种遗憾让“包子”一行人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我们都觉得得抓紧时间去把这些记录下来,越详细越好,这份遗憾也给了我们一种更大的动力吧。”

“包子”和朋友们的纪录片之旅才刚刚开始,完成在贵州的拍摄后,他们要前往海南、云南和广西,计划将全国56个民族的生活片段全都记录下来,做成每集50分钟的纪录片。

文/笪越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