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长青管理分局架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一对野生大熊猫母子(2020年1月5日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是国家生态安全“两屏三带”重要区域。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集中分布于试点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最有力地保护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这是2019年6月22日拍摄的祁连山(无人机照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范围涉及青海、甘肃两省。试点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均有分布,还是雪豹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区。

这是架设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远红外相机于9月18日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影像(视频截图)。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选址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广大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虎豹栖息地之一。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片区拍摄的雪豹(2018年4月14日摄)。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南山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区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的2.3%。

2019年10月19日,藏野驴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无人机照片)。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在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鹭群在天空中飞舞(2018年9月24日摄)。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我国南方地山丘陵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之一,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

5月19日,金丝猴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山林中活动。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拥有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和古老、珍稀、特有物种避难所,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这里有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金丝猴、金雕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2019年7月9日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

5月19日,金丝猴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山林中活动。

2018年8月9日,游客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一处景点游览。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拥有大片原始森林,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黑麂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天然基因库。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片区内拍摄的八一冰川一角(2019年4月23日摄)。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属都湖一景(2019年11月6日摄)。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拥有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丰富资源。

这是2019年8月26日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拥有大片原始森林,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黑麂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天然基因库。

这是8月11日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美景。

5月18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附近群山云雾缭绕(无人机照片)。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整合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景(2019年11月6日摄)。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牲畜在洛茸村民小组附近的草甸上吃草(2019年9月16日摄)。

2021年4月20日,藏羚羊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活动。 近年来,“国宝”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极度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在青藏高原,藏羚羊数量大幅增加……这些令人欣喜的消息,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图/新华社发
编辑/耿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