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个下着下雨的周末午后,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在一间雅致的单向书店,与读者共度了美好的下午时光。
图书分享现场
涂睿明一直致力于景德镇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在出版《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制瓷笔记》之后,又推出一本讲述陶瓷之美的全新力作——《古瓷之光》。
《古瓷之光》是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的全新力作。以朝代为序,遴选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77件至美珍宝,记录下陶艺与中华文明碰撞的每个精彩瞬间,深入讲述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变迁
一本书领略中国古典陶瓷的美学巅峰
中国陶瓷的美曾经征服世界:它占领欧洲中产阶级家庭的餐桌、壁柜,陈列在土耳其国王宫殿最显著的位置,供奉于日本幕府将军的壁龛;它被收藏在世界各地最宏大的博物馆,与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品共聚一堂、分庭抗礼。
内文插图: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数百年间,不论地域、文化、种族,无数人都为之倾倒。但今天人们似乎把关注的焦点全然转移到他处,比如它的稀有程度、研究价值、市场潜力等,很少真正关注它的美。对此,涂睿明希望通过《古瓷之光》这本书,借由一件件陶瓷史上的杰作,让人们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陶瓷无限丰富的美。
“在我眼中,陶瓷之美的历史,不过是一件件美妙陶瓷的历史,像一颗颗珍珠,在历史上闪烁着迷人光彩。谈到宋瓷,我脑中浮现的是汝窑水仙盆,官窑的弦纹瓶,建窑的兔毫盏;说到明代瓷器,我想到翠青釉三耳盖罐,甜白釉梅瓶,填红三鱼高足碗,青花海水龙纹抱月瓶。每一件都具体、真切、无与伦比,它们串起如项链。”
内文插图: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理解与欣赏陶瓷之美,我们需要调动种种感官,也需要了解一些背景和细节。作者涂睿明结合自身烧制与研究陶瓷的经验、感受与思考,以朝代为序,精选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77组至美珍宝,从古瓷的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历史背景等角度切入,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陶瓷征服世界的美学魅力,提供了多角度的古瓷观赏之道。
器物比历史更真实,让中华文明触手可及
陶瓷之美不仅包含着造型之美、绘画之美、材质之美以及工艺之美,更包含着生活之美。每一件瓷器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满足于生活的需要。“这77组陶瓷,将从不同的侧面代表和展现中国陶瓷惊人而无穷的魅力。我将试图阐明这些美是如何产生的,要如何欣赏,又是如何与古人的生活发生联系的。”
先秦留存的陶器,以无比生动、准确的细节勾画出先民们的生活场景;色彩绚烂的唐三彩马是唐人爱马的最好印证;小小的香炉,则是宋人精致生活的复现……一件件瓷器映照着时代万象。通过了解这些陶瓷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功能与角色,我们可以窥探到历代的审美雅趣、民俗风情与匠心工艺。
色彩绚烂的唐三彩马
读完《古瓷之光》这本书,当我们在博物馆中面对一件瓷器时,便懂得如何去欣赏它造型的优雅、颜色的美妙、画面的意趣、细节的深意、背后的故事……对中国陶瓷的美,产生更加具体、深刻的认知和感受,而不再只是用简单的一个“美”字笼统概括。
编辑/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