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个国际档案日即将到来,北京市档案馆将于6月9日至15日以“档案话百年”为主题,开展装裱体验、修复老照片等惠民活动,并推出邮票展览和“非遗”展示,同时向社会开放12个全宗24727件档案和6133件资料。
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开放档案涉及十余项内容。例如: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1949年至1989年档案2265件;北京市机械设备成套局1956年至1968年档案926件;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55至1979年档案3603件;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74年至1988年档案1601件;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1949年至1991年档案1825件。
今年国际档案日期间,北京市档案馆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指导参观者体验档案查阅流程、查档程序和方法;通过北京市档案信息网、开放档案查阅系统,为公众提供北京市、区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开放档案目录检索服务;自6月9日起,在本市婚姻档案跨馆利用服务的基础上,将新增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知青子女入户三类档案的跨馆利用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期间还将开展档案修裱体验,工作人员指导公众修复档案,完成修复体验的公众可获取精美书签。老照片修复活动,将为参加国际档案日活动的公众修复老照片,数量限50张,每人限1张。
除了惠民服务和体验项目,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赏邮票 学党史”邮票展将在市档案馆开展,展览巧用“方寸邮票”讲述邮票背后的党史故事,内容包括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主要事件。
6月9日至10日,市档案馆还将在第三层长廊设立“非遗”展示区,集中展示京津冀三地的特色项目,包括北京面人、北京扎燕风筝、宫廷团扇、内画鼻烟壶、宫毯制作、天津杨柳青年画、河北焦氏戏曲脸谱,观众可与项目传承人现场互动。6月11日举办的“塑”说北京活动,将邀请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寅进行泥塑创作,并集中展示300余件泥塑作品,再现老北京的风情、风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