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适合00后的思政课 这位青年教师站稳了讲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5-12 14:28

“思政课是影响人一生的课程,要对得起学生,站稳这个讲台”。5月12日,在中宣部记者见面会上,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志霞说。从求学圆梦到执教守梦,马志霞始终初心不改,为学术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为讲好课上45分钟常常备课到深夜,为抓住青年人听课规律不断创新授课方式。从业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4本、参与课题10余项。所授课程受到青年学生们的认可与喜爱,让主动学习、主动讨论思政课成为风尚。

参加工作三年多,马志霞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年轻,从90后变为了00后。相伴而来的是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那就是变得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时尚。她会组织一些“朗读者”栏目,带着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当然也会带着学生一起拍一系列专题微电影,引导他们客观地去观察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当然也会开展一些小组探究活动,带着他们在激昂思辨当中学会辩证唯物地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学改进,学生们的抬头率变高了,他们的参与度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也提高了。

马志霞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还更是一门有意义的课程,所以除了教学方式变得更加有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是带领着学生们学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有滋有味的学习当中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党的科学理论。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例,到底给学生们讲述什么呢?马志霞说,就是在讲道德、讲理想、讲婚恋、讲人生价值、讲法律精神等这些问题,就是在教给孩子们如何去正确地面对人生问题的一些基本价值,以及如何科学认识社会现象的一些基本态度,还有有效地处理和实现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如何更好地建立连接的一系列基本方法。这其实放在每一个国家,对于青年成长而言,都是非常需要的。她说:“今天就是用最适合中国年轻人的教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解决成长当中的一些烦恼和困惑,去实现更好的人生,去成就更好的人生,这样的教材、这样的课程。”

马志霞说:“在未来工作中,我也会不忘初心,带着真心,像我的老师们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思政课教学一线,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有力量,也为自己的家乡、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记者 李如意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上好学生爱听爱学、听懂领会的思政课
光明日报 2024-12-03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中国人民大学高质量推动思政金课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24-03-24
深化思政改革 践行科技创新 丰台区举行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交流研讨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光明日报 2024-03-13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光明日报 2023-08-28
一座城市的“大思政课”探索
光明日报 2023-03-21
北航思政课让二十大精神真正“入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