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滨河居住区社区青年汇举办拼插垃圾分类桶活动
“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随着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已成为首都的新风尚。为进一步落实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垃圾分类活动,北京团市委全面发动全市近500家青年汇,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系列特色垃圾分类活动。截至9月20日,全市社区青年汇组织开展项目活动1.6万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3.4万人次,服务辖区居民达3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6万小时。
参观学习
他们为自己“充电”
9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团工委联合曙光花园社区青年汇、世纪城社区青年汇、时雨园社区青年汇,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前往海淀区大工村再生资源发电厂参观学习垃圾处理知识,由现场讲解人员给青年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垃圾分类科教课。
海淀区大工村再生能源发电厂位于苏家屯镇大工村的海淀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厂区占地面积22.74公顷,设计处理生活垃圾2100吨/日,处理垃圾总量约79万吨/年,发电量约2.6亿千瓦/年。青年们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其他垃圾封闭处理操作室,了解垃圾储运分解再生工作环境和自动化控制工作环境,并参观了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厂,详细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整理、处理方式及垃圾终端处置、焚烧、资源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了解生活垃圾在现代化的处理厂内如何“变废为宝”。
“这次参观受益匪浅,不仅刷新了我们对垃圾焚烧处理的固有印象,也进一步让我们了解了垃圾处理现状。”来自曙光花园社区青年汇的陈明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通过近距离观看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流程,他们了解到其他垃圾经焚烧炉处理后,可以用于供电、供暖、制砖等再生能源制造,亲身感受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效果,深刻意识到垃圾分类是做好垃圾处理、让垃圾变废为宝的前提,“前端分类做得好,末端处理的效率也就更高”。
知识宣讲
他们是“桶前新教员”
“您知道咱家的垃圾该如何分类吗?分类后的垃圾又去了哪里?遇到不会分类的垃圾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天的活动中为各位解答。” 自5月1日起,来自朝阳区太阳宫阳帆社区青年汇的专职社工程晨,几乎每周都要举办关于垃圾分类的培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程晨已经为辖区的居民朋友开展了近十场培训,直接受益者有百余人。辖区内的骨干志愿者、亲子家庭、共建单位代表,还有居民朋友,都听过她的培训。
为了能更好地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程晨没少下功夫。她积极参加垃圾分类讲座,学习老师的授课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件,希望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法让他们更快地学会垃圾分类。 那些有关垃圾分类的复杂知识点,通过程晨的梳理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社区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轻松消化。
程晨十分注重培训细节。在一次针对老年志愿者的培训中,她特意将PPT的文字放大,便于老人观看。她还精心设计了提问环节,将讲过的知识点变成有奖问答,不断重复重要的知识点,帮助老年人加深记忆。类似的小细节不胜枚举,处处展现出程晨的用心。前段时间天气炎热,每次培训下来,程晨的口罩都会被汗水浸湿,可她的培训效果却从不打折扣。她说,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
“厨余垃圾沥干水分、去除包装物后再投放”“厨余垃圾在投放时要分两步,垃圾袋务必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外卖也要倒干净,饭盒和剩饭分别投放”……呼家楼街道青创·社区青年汇社工和志愿者们在桶前值守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中比较实用的要点,在进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时,他们也会变身“小老师”,为社区居民们“划重点”。
巧用科技
他们是垃圾分类监督员
杜辉是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青年汇的一名青年社工,每天清晨他都需要进入社区AI监管督导系统,通过调取照片和实时摄像头视角拍摄的垃圾投放站情况,来查看居民倾倒垃圾和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目前,这个系统已经与小区智能门禁系统相结合,每当发现没有做好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便能追踪到单元门和房号,他会着重对这些没有做好垃圾分类的居民开展耐心劝导和宣传讲解。
每天检查完电脑终端运营情况后,杜辉便会来到小区门口,向出入小区的居民发放一些垃圾分类的宣传材料。杜辉告诉北青报记者,自从小区安装了AI智能监管系统后,他一直使用这套系统协助自己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这样我不用一直在垃圾投放站盯着,可以集中查看居民投放情况,也能多些时间给大家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忙完这些工作后,杜辉还会来到社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查看居民累计积分和兑换情况。据了解,积分兑换点只在早晚两个时间段接收居民的厨余垃圾称重,并在月末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我们给每户发了一张小巧的积分卡,每1斤厨余垃圾可以积1分,在厨余垃圾称重的过程中还能做好分类指导,累计积分达到10就可以兑换,比如55积分就能换到洗衣液,这也是给大家做好垃圾分类的激励。”杜辉说。
虽然垃圾分类工作繁琐又忙碌,但杜辉依然充满热情,“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共青团员,我要尽己所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让我们的家园环境更美,居住起来更舒心。”
模拟实践
他们将厨房“搬”到垃圾分类现场
“你知道做一顿饭会产生多少垃圾吗?”“你知道厨余产生的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吗?”……前不久,房山区多个街道社区青年汇开展了“模拟厨房”活动,运用情景模拟教学的形式,让参与活动的青年们把“厨房”搬到活动现场,通过亲自动手烹制美食,来践行厨余垃圾的分拣和归类。情景融入的活动形式不但更能激发青年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让广大青年朋友体会到垃圾分类就是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房山区杏花东里社区青年汇的“模拟厨房”活动还邀请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作为区级活动,该活动已累计开展35场,参与人群涉及青少年和老年人700多人次。情景模拟教学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新举措,青年汇积极落实,发挥青年力量,帮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小事”。
“这种活动形式我非常喜欢。”北潞园社区青年汇青年周巧铭分享了参与“模拟厨房”情景教学活动的心得,他说在这个活动中不仅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知识,在“模拟厨房”内还进行了垃圾分类实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并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后不仅自己在厨房里做好垃圾分类,也会带动家人、朋友和社区更多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有利于厨余垃圾的精准投放”。(供图/团市委社工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