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2016年布克奖黑马赢家,作者保罗·比第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作家。这一年的布克奖长名单中,诺奖及两度布克奖得主库切赫然在列,保罗·比第一举击败这位重量级对手,在评委会长达4个小时的唇枪舌战之后,从13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登上冠军之位。近日,该书简体中文版上市。
以数不尽的玩笑掘开了美国的历史与现实
《背叛》的幽默或者说黑色幽默既自成一格,又深具渊源:整部小说从头至尾绝无一丝松懈,保罗·比第的天才之笔真正成就了句句皆有笑点、包袱信手拈来,汪洋恣肆、气势如虹;与此同时,又可看到冯内古特和约瑟夫·海勒那标志性的荒谬之笑的魅影。在《背叛》这场荒唐喜剧中,上至总统、大法官、五角大楼,下至过气明星、同乡情谊、城市规划,一切都被保罗·比第大胆拿来,做了笑柄。戏仿、反讽、类比、双关,种种嬉笑手段,保罗·比第运用自如、举重若轻。
“并不意外,在五角大楼,你除了启动一场战争以外,完全无事可做。”“如果迪士尼乐园真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那你要么对此保密,要么免费开放,而不是一张门票的价格相当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一个国土面积相当于底特律的非洲小国的人均年收入。”一个个笑话目不暇接,是对小说中荒诞世界的讥笑,也是对小说外晦暗现实的嘲讽。保罗·比第嘲笑消费主义、性别政治、职场潜规则,嘲笑怠惰的政府、流行的谎言、虚假的繁荣。热闹的笑声中,含着冷眼的讽刺,《背叛》以数不尽的玩笑掘开了美国的历史与现实,揭开这个国家被人忘却的面相,以及被人忘却的压迫、不公和人为隔阂。
最洪亮的笑声,复仇最残酷的生活
“我希望我的作品让人们明白:世界上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有很多矛盾、很多虚伪。”保罗·比第这样表述自己的创作初衷。当一个国家的公共舆论场言必“政治正确”时,不公是否真的就消失了?在《背叛》这出讽刺喜剧中,这个问题潜行其中,映照出复杂社会中的众生相。
时间,当代美国;地点,洛杉矶狄更斯城,脏乱差贫民区、底层人民聚居地、暴力频发的危险之都;人物,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男孩、大学生农民,本名为Me,他的女友叫他棒棒,他的奴隶叫他主人,他的同胞叫他叛徒,他的国家叫他罪犯。他在心理学家父亲一系列疯狂的精神实验中长大,迎来双重丧失的成人礼:父亲横死于警察手中,狄更斯城因有碍洛杉矶声名,在地图上悄然“被消失”。左手西瓜,右手喇叭,他构想出一个找回狄更斯城的奇异计划,却同时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以死抗议……
在这个怪诞的故事中,父亲当街暴打儿子以测试社区是否“乐于助人”,一个人下车转了几圈就死在了警察的枪口下,黑人不停地抱怨“墨西哥人太多了”,墨西哥人却在说“我不是墨西哥人”,而一个年轻的农夫正妄图带着他的“非法”奴隶,用连夜在地上画几根线的方式,把家乡找回来。这是一个小人物对抗荒谬现实的欢腾闹剧,有一丝堂吉诃德的气味,保罗·比第借用一串离奇的事件,揭开了时代的沉默隐情,撕下了伪平等社会的假面。
保罗·比第说,“幽默,是对现实的复仇”。《背叛》正是这样一部喜剧外壳的深邃思考之作,它让你开怀大笑,更让你掩卷深思。
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