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旧衣物可以放到‘废旧纺织’垃圾桶里”……8月21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来到海淀区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时,发现这里垃圾分类投放站除了常规的厨余、可回收、其他、有害四类垃圾桶外,还多出来五类,分别是木头、铁罐、玻璃瓶、泡沫、废旧纺织专用垃圾桶,桶前的青年志愿者正现场引导居民将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桶中。
为什么这个社区的垃圾桶分为九类?这还得从今年北京市各个社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说起。“像塑料泡沫、玻璃瓶、废旧衣物这些垃圾都可以被称为低值再生资源,但我们在平时巡查时发现,这些垃圾很让居民们纠结,直接扔了可惜,但又不像塑料瓶、纸箱那样回收价值高”。海淀街道城管办公室80后青年李欣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同样,这些低值再生资源也遭到了垃圾清运员的“嫌弃”,很多清运员反映,在打包时,这些物品扛着沉、“占地方”,最重要的是,还不能卖个好价钱。“但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生活垃圾有很多种类,不同成分、属性与处理方式的垃圾经过处理后都能够实现回收再利用”。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李欣主动和街道商量,看看是否能为这些低值可回收物找到一个合理的归宿。
在李欣的不断推动和街道工作人员的再三商榷下,今年7月,海淀街道做了大胆尝试:通过源头分类减量化+终端处理无害化的方式,将可回收物精准定位,细化分类,探索推出“九分法”,即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细分为“厨余、其他、有害、再生资源、木头、铁罐、玻璃瓶、泡沫、废旧纺织”九大类。通过与区物资回收公司、回收低值再生资源中转站对接,搭建低值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理”的全链条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搭建低值再生资源投放桶站,强化了可回收物收集管理,将有价值的材料更好地进行分类回收,减轻了低值垃圾后端二次分拣难度,让垃圾也能变废为宝。“九分法”进一步压减了其他垃圾的产生量,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在落实垃圾分类‘规定动作’的同时,又精心做好‘自选动作’的全新尝试”。李欣说,增加五个低值再生资源投放桶,是实现地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利用、分类处置的创新之举,也是对传统垃圾分类模式的有效补充。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因为有了这额外的五个垃圾桶,回社区报到的青年志愿者也多了一项任务,每次居民在投放垃圾时,都要多叮嘱几句,让居民们将这些低值再生资源投放到“新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