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山西扶贫小额贷款富民记
新华社 2020-07-28 18:43

“以前到银行贷款太难了,现在有了扶贫小额贷款,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十分方便快捷!多亏了扶贫小额贷款使我家的养羊产业越做越大,如今脱贫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山西省兴县白家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贺青平说。

白家山村坐落于兴县最偏远的圪垯上乡,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全村280户814人,贫困户112户317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红枣产业。

2012年起,红枣价格一落千丈,一斤跌到两三毛钱,卖的钱还不够成本。靠枣树为生的贺青平家一下子没了收入。

当时四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两个小学,每到开学,贺青平总为拿不出相关上学费用而犯愁。2014年,村里将他家确定为“因学致贫”的贫困户。

“咱虽然没有本事,但有力气,一定要摘掉这顶贫困帽!” 贺青平盘算着,村里山大沟深,很适合养羊,但是哪来的钱买羊呢?

正在这时,当地的扶贫干部找到了他,主动为他办理了3年免息的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解决了发展资金的难题。 

贺青平用贷款买了40只羊,经过努力,一年的时间,40只羊增加到了60只,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近百只。

“一斤羊肉可以卖到40多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卖了10只羊,有1万多元的收入。”贺青平说。

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山西省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13.98亿元,带动44.98万贫困户。今年前6个月,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2.51亿元,带动4.9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钱的问题。如何用,也很关键。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建成表示,为了用好扶贫小额信贷,山西省坚持产业为基、小贷助力,最大限度提升政策落实的协同乘数效应。

一方面从区域特点出发布局产业,引导扶贫小额信贷聚焦“一村一品一主体”投放,同时建立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既让扶贫小额信贷贷得到、用得好,也让贫困户真受益、能致富;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打通保障链,立足扶贫小额信贷可持续、防风险,精准开发保险产品。

针对今年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还款的贫困户,山西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不超过6个月延长还款期限,延期期间贷款利率不超过原合同利率,财政贴息做到应贴尽贴。

文/记者 王飞航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金融监管总局拟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网络小贷公司单户消费贷余额不得超20万元
法治日报 2024-08-30
小额贷款公司将迎监管新规 禁止诱导过度负债和暴力催收
南方日报 2024-08-24
事关小额贷款公司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证券时报 2024-08-24
银保监会: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将继续完善制度
澎湃新闻 2022-10-12
随行付2020年交易量同比下滑17% 旗下小额贷款业务逾期额上升
中国网财经 2021-04-22
声誉不好、身份不明 小额贷款公司出路在哪里?
经济日报 2021-04-07
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银行探索精准扶贫谱新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16
银保监会等部门拟出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 网贷行业有望告别野蛮生长
法治日报 2020-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