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仍留守武汉的江苏医疗专家:进行最后的攻坚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12 23:12

1.slogan.png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有超过4万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随着湖北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绝大多数援鄂医护人员回到了家乡。然而,仍有一批医护工作者继续坚守在武汉,参与“最后的攻坚战”。12日下午,留守的医护人员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副主任、主任医师左祥荣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他和留守的医疗专家们将对武汉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并在各医院间进行巡诊。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会对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总结经验教训。他表示,等到打赢疫情的最后攻坚战的时候,才是他们回家的最好时机。

江苏医生驰援近70天 将留守武汉进行“最后攻坚战”

4月12日,100多名从江苏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离汉回家,而未来的几天里,仍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员踏上归程。与此同时,仍有包括7名江苏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内的至少20名援鄂医护人员坚守在武汉,进行最后的攻坚战。

江苏省人民医院ICU主任医师左祥荣就是仍在武汉坚守的医护人员之一。4月12日下午,左祥荣告诉北青报记者,包括他在内的20名援鄂医生将在武汉继续为危重症患者进行专家会诊,并在各个医院对轻症患者进行巡诊。

2月4日,包括左祥荣在内的37名江苏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成员奔赴疫情的中心武汉,从那天起,他和同伴们已经在武汉工作了将近70天。

左祥荣抵达武汉后,先后参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建设与管理。一开始,没有任何经验和模板可以参照,他们和其他几支国家紧急医疗队一起研究讨论,迅速拿出整改方案进行改造,制定规章制度和治疗流程,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快速实现方舱医院的有序运行,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早治”,扭转武汉抗疫形势奠定了基础。面对方舱医院众多的患者,他提出采用分级评估和管理的模式,有序、高效地实现患者的诊治。对合并严重基本疾病和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他建议加强动态观察,提前预警,及时转诊,做到关口前移,减少轻症转化为重症和危重症。治疗上,他采用多元化治疗方案,尤其注意关注轻症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疏导。

有一天,一个患者看到了左祥荣在方舱医院里借助屋顶的光线看CT片子的样子,顺手拍了一张照片。“这名患者后来发微博说,我当时举着CT片子的动作很像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说我是患者们的男神。其实这样的男神、女神,在武汉何止百千。”

抗疫期间过生日被感动到流泪 转至金银潭医院继续战“重症”

随着武大樱花盛开的日子到了,武汉的数家方舱医院也开始“关门大吉”。一起参与方舱医院救治工作的江苏援鄂的医护人员开始回家。而他又积极主动请战,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援助的武汉市第一医院ICU支援。武汉一院的救治工作完成后,左祥荣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援鄂重症医疗队员们一起主动请缨,转战此次疫情风暴中心-武汉最早的定点救治医院之一的金银潭医院。

3月22日,是左祥荣进入金银潭医院的前一天,而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我的几名队友在没通知我的情况下,给我买了鲜花和蛋糕,那天一早就出现在我的宿舍房门前,祝福我生日快乐。当天晚些时候,我和队友们一起为进驻金银潭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进行出征宣誓时,医疗队又给我来了一次突然袭击,搬上了又一个蛋糕,领队刘云副院长带领队友给我唱生日快乐歌。”

就在左祥荣以为生日庆祝仪式已经结束的时候,当天晚上,又有科室的队友来到他的房门口,除了一个大生日蛋糕,还有后方左祥荣的研究生们录制的生日祝福视频。

“3月23日是我妻子的生日,我俩生日相差一天,当晚我和妻子通话的时候,她跟我说等我回家,我们再一起补过一个生日。那样的话,我这一次生日就要吃4个蛋糕了。”左祥荣坦言,面对这么多生日蛋糕和祝福,他作为一个男子汉也不禁流下了眼泪,“我没有想过,这一年的生日能够这么隆重。”

23日,左祥荣来到金银潭医院的“红区”,虽然武汉整体的疫情已经明显缓解,但金银潭医院内仍有大量危重症患者,有的患者甚至是从1月初就开始住院了,仅左祥荣所在的病区,就有20名患者处在生死的边缘。“这些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很多人都要依赖呼吸机进行治疗。”

左祥荣介绍,这些患者中很多都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比如有的患者本身就是因为脑血管意外遗留有偏瘫等并发症感染了新冠肺炎,这些患者的状况往往更加危险。由于长期患病,他们会出现继发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营养不良、肌无力等问题,有的患者可以说是‘骨瘦如柴’。” 他带领队员一个一个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筛查,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多学科团队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处理,根据监测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初刚刚接手的几天,压力特别大,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进舱时间超过6小时。整理环境、强化感控、优化诊治流程、提升救治效率、一系列措施和方案出手,ICU的感控情况明显改善,得到国家专家组的称赞。一些患者病情迅速改善、出院或转出ICU。面对喜人的成绩,左祥荣没有一丝骄傲,相反他比以前更谨慎了。“因为这些患者都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状态,稍有不慎,病情就可能恶化,前功尽弃,我们必须慎终如始、永不懈怠。” 

左祥荣说,目前危重患者可以说是武汉抗疫的最后战场、攻坚堡垒,“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给予患者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一定会有奇迹。”

武汉“重启”中选择继续留守:“还没到我们放松的时候”

与此同时,随着武汉逐步摁下“重启”键,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4月15日之前所有医疗队撤离。但是左祥荣和6名队友却被选留下来,与国家专家组、北京协和医院等20人组成多学科专家团队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继续留守指导武汉重症救治。“目前我们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境外输入疫情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另一方面,面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这种新形态,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我们留守武汉的原因之一。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现在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左祥荣表示。

未来的时间里,左祥荣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一起,除了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会诊外,还将在各个医院进行巡诊,“我们要对一些轻症患者进行筛查,尽早发现轻症可能转为重症、危重症的患者,以便及时救治。”

此外,留守的专家督导组将对会疑难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能够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总结出目前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工作服务。”

在武汉将近70天的时间里,左祥荣一步步适应着自己的岗位。“最开始,我们穿一次防护服要半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0多分钟就可以了。最开始护目镜经常因为起雾而影响工作,后来我们发现,可以在护目镜上轻轻涂一层碘伏,起雾现象就会大幅缓解。再后来,有企业给我们提供了防止起雾的喷剂,如今起雾已经不再是我们的难题了。”

说起家人,左祥荣说有时候会和家人视频聊聊天,这段时间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我的孩子正在读初二,以前他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帮他搞定的,他非常依赖我。这次我离家这么久,家里很多事情都需要他独立完成,在和他聊天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变得独立了,成熟了。这也让我非常欣慰。”

“目前我还没想过什么时候回家,这一点必须听从国家的统一安排。但我觉得,等到武汉的疫情得到彻底的控制,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治愈趋势,我们打赢这场最后的攻坚战时,那便是我回家的最好时机。”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郭琳琳
校对/熊伟

相关阅读
武汉多家医疗机构全力保障患者就诊需求 最大限度为呼吸科“扩容”
武汉晚报 2022-12-28
Qnews|最后一支援沪医疗队湖北重症医疗队撤离上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8
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让传染病“更早发现、更快遏制”
中国新闻网 2021-05-20
江苏省援助武汉的最后7位专家解除隔离 平安回家
央视 2020-05-10
武汉战疫61天后,江苏专家刘云紧急奔赴辽宁指导疫情防控
澎湃新闻 2020-05-03
Qnews|最后一批离开武汉的专家团:“坚守到最后一刻,手腕掰赢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8
视窗|部分留守武汉的医疗专家返京
新华社 2020-04-27
江苏留守湖北战“疫”“后卫”分战多地 打响“最后的攻坚战”
中国新闻网 2020-04-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