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网游新规征求意见: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智慧监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3 13:58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不少A股游戏股股价应声下挫,行业内一片议论。分析人士认为,新规虽出于善意,但其影响值得相关部门进一步评估。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思考:出台新规本意是为了规范网络游戏行业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网络游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但如何兼顾行业规范与创新发展?在推动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有关部门应如何把握好监管的时度效?

出台网游新规的重要考量之一,是为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新规对行业造成的冲击影响较为明显,或许正在于公众、游戏从业者等对相关规定的认知和评判标准不一,其中一些声音值得认真听取。例如,新规中对游戏时间和内容的严格限制,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青少年沉迷,但不少游戏从业者也担忧,其中不少条款过于严格,忽视了不同年龄段玩家的实际需求,以及游戏作为文化产品所承载的多元价值。

比如,新规第十二条要求,网络游戏出版和运营单位取得网络游戏批准文件后,应按批准文件要求,自批准文件签发之日起一年内组织游戏出版运营,超期不能出版运营的,应及时向属地省级出版主管部门书洪运的投资笔记面说明理由。

众所周知,游戏从策划、研发到公测、正式发售,周期长,投入大,不少精品游戏往往需要反复打磨。有时游戏公测后,厂商还会根据用户反馈及公测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对游戏重新“回炉”。以一款弹幕类飞行射击游戏为例,该游戏2019年11月正式获批版号,2020年1月进行限量删档测试,一直到2021年10月全平台正式公测,周期长达近两年。而按照新规要求,游戏厂商获得版号后,只有一年时间用于公测及后续打磨,这恐怕不利于打造国产游戏精品爆款。

新规第十七条规定,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在网络游戏中设置强制对战,该条款对对SLG游戏国战影响很大。国战游戏的强制对战模式,是为了增强对抗性,不少玩家正是被这一特性所吸引才积极参与。对于强制对战选项,与其彻底禁止,不如提供给玩家选择权,比如给玩家以“强制对战”选项,玩家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选择开启或关闭。

第十八条规定,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其实,通过奖励等方式,让用户每日登录“打卡”、充值,在电商、社区团购等诸多互联网领域中也同样存在,线下零售业与其同理的“会员充值” “满扣减”等促销方式,也已经存在数十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促销方式。如果单单对游戏产业禁止,容易被认为有“选择性管理”之嫌。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先立后破”的理念被明确提出。“先立后破”的核心内涵是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先立后破”这一新思路,同样适用于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属于新兴的数字经济产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58.84亿元,同比下降10.33%。游戏产业在营收上虽有下降,但游戏产业在诸多领域成绩亮眼:游戏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直面国际同行激烈竞争;游戏技术继续创新发展,其外溢效应利好数实融合;游戏产品注重中华文化内涵,凸显创新创造活力;“游戏+”模式多向辐射,跨域跨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中国游戏产业正朝着更健康、更深挖创新能力的方向迈进。

同时,游戏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四川电子竞技协会发布的《2022年四川省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显示,仅在四川省,电竞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就达到11.22万人。游戏产业联动上下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

中国游戏产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众多国内游戏厂商不仅深耕本土,而且加速出海。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73.46亿美元,而在2012年,这个数据为5.7亿美元,十年时间,中国游戏出海的收入增长了近31倍。这足以证明,中国游戏产品以其有价值的内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公众的认可。

另一方面,中国游戏产业增速放缓乃至产值有所下降,除了宏观经济访放缓等客观因素外,部分厂商对发展前景预期较为谨慎保守、逐步收缩投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前游戏版号收紧,反映了有关部门对于游戏产业的深度关注和严格监管,但从备案制到审核制,与国家大力推动放管服的公共管理模式改革之间有无冲突,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如今,新规对游戏产业内容、运营等方面的监管更加严格,对此,如何厘清政府监管权限与市场边界,避免中小游戏厂商面临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行业预期继续走弱,让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不致受损,相关议题应在此次广泛听证中充分讨论。

要实现游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应秉持宽容开放的态度,寻求更为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这要求监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游戏开发者和玩家的声音,确保政策既能达到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用户群体的初衷,又不损害游戏产业的创新活力。同时,监管部门还应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社会监督力量,增强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让市场在合理的规则下自主运行。

在内容审查方面,监管部门需把握好鼓励创新与维护价值观之间的平衡。既要防止游戏中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也应避免对游戏创意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对于具有教育意义、传播优秀文化的游戏产品,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宣传支持,引导行业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监管部门还应积极关注新技术、新趋势的发展,及时为行业提供指导和支持。在5G、云游戏等新技术应用逐渐普及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游戏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实现突破。

网游新规的出台无疑是为了促进游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引发的议论也说明,新规仍有待完善之处。有关部门应展现出更高的监管智慧和更开放的监管态度,与市场主体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游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只有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激发创新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期待一个更加繁荣、健康、可持续的游戏产业未来。

文/周之地

图源/新华社

编辑/潘洪其

相关阅读
首个未成年人网游消费管理规范征求意见 明确各方担责比例让退费有章可循
法治日报 2024-06-04
“未成年人网游管理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能否破解“游戏退费”困局?
封面新闻 2024-06-03
怎么退、谁负责?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征求意见出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北青快评 | 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能让未成年人远离游戏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暴雪与网易重新“牵手”背后:中国游戏市场不可或缺,新品爆款加速涌现
蓝鲸财经 2023-1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