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无不热衷于孵化子品牌或成立独立事业部,甚至谋求分拆上市。今年风向变了,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整合浪潮,而吉利在此番变局中行动最为迅捷。
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正式签署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这波闪电整合距离5月7日吉利首次提出私有化报价仅过去了两个月。
如此决策与执行速度,放在年销333万辆的巨头车企身上堪称罕见。
吉利闪电整合
从领克并入极氪科技,再到极氪科技重归吉利汽车,吉利的整合速度之快有目共睹。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计划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其中明确提出“结束多品牌分散运营造成的资源内耗”。
此后,几何、翼真等品牌悉数并入银河,极氪和领克整合为极氪科技集团,仅用时三月便完成股权分割。而领克与极氪初步合并,最终促成此次整合。
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北青汽车了解到,吉利极氪合并的消息发出后,两个公司的投资者均是99.99%的赞成。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当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入“存量厮杀”时,资源重构能力已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竞争要素。
今年早些时候,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过去的一年多,吉利在供应链,中央研究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2025年以来吉利开始进行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整合。
桂生悦强调,时间不等人,市场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吉利汽车必须要改变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情况。若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效率最高效的方式就是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
极氪科技重归吉利汽车,同样是针对新能源竞争下半场设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覆盖成本、品牌定位等多方面。
比如节省成本。最新整合目标可以参考此前的极氪、领克。生产降本目标要大于3%;研发优化目标要达到10-20%;管理增效目标也要达到10-20%。此次合并的成效预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再者品牌定位更精准。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主打30万元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20万元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说到底,吉利正在汇集体系力量,在新能源时代铸造独一无二护城河。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技术领先、质量领先,要做到后发先制。吉利的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营销体系,形成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闭环体系。”
整合能起飞?
事实上,这不光是吉利的选择,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5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内部公告,宣布旗下乐道品牌和萤火虫品牌组织部门架构进行调整,整合进入蔚来体系,涉及乐道品牌产品研发、用户服务、车型营销等部门,以及萤火虫事业部。
紧接着,广汽集团推进“番禺行动”,原广汽研究院被分为整车开发、平台技术和造型设计三大板块,分别与产品本部进行合并,构建全新的“大研发体系”。
同样在5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开启整合。腾势、方程豹的品牌公关团队,原本分属于各自的销售事业部,现作为集团公关下属二级部门,平级整合至比亚迪集团,由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统一管理,并推动用户端APP“五合一”以实现降本增效与体验优化。
更早之前,上汽已整合乘用车与海外资源为“大乘用车板块”,长城亦将细分品牌App归集……
从民企到国企、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的整合,都指向一个方向:合力图强。
此次整合同样展现了李书福的战略远见。尤其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跨越50%、比拼价格成为常态时,吉利率先完成品牌体系重构,抢占效率制高点,已经为后续竞争做足了准备。
在吉利去年发布的《台州宣言》里,李书福曾说过,“回归一个吉利”,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而这场整合浪潮的深度与成效,最终会塑造出未来十年真正的胜利者。
文/小一
编辑/刘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