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鲁迅故事|一次“对课”,寿镜吾先生缘何大加赞赏?
天天精彩
2024-01-30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

◎萧振鸣(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旧时私塾中,“对课”是一种学习的基本训练,也就是对对子。一般由易到难,由塾师出题,出对一字、二字至五字、七字不等。三味书屋就有这样的塾规,每天晚上“对课”完毕后才能放学。鲁迅因为好读书,对这种训练得心应手。鲁迅有一个姓高的同学,又笨又懒,还经常偷看寿先生的课题,告诉鲁迅要为他代笔。有一次,他偷看的课题是“独角兽”,鲁迅告诉他要对“四眼狗”。对课时,寿先生果然出了这个题,同学们有的对“两头蛇”,有的对“九头鸟”,鲁迅对的是“比目鱼”。寿先生说:“‘独’不是数字,且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且有‘双’的意思,可见用心之苦。”对鲁迅大加赞赏。那姓高的同学果然回答“四眼狗”,寿先生很生气,因为他正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他怒冲冲地责问道:“‘独角兽’是麒麟,‘比目鱼’是箬鲽,都是实在的物体,‘四眼狗’是什么东西?这是刻薄地骂戴眼镜的人,真是不长进!”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对课,先生出题“陷兽入井中”,鲁迅对“放牛归林下”,此语出自《尚书》“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仗工整,还的典故可据,可见少年鲁迅读书广泛,学识渊博。

鲁迅自幼好读书,还经常向寿镜吾先生请教一些课外的问题。有一次他听到一个东方朔的故事,说东方朔认识一种虫,名字叫“怪哉”,是忧愁的化身,用酒一浇就融化了。鲁迅想详细知道这个故事,曾问过他的保姆阿长,当然,阿长毕竟知识不渊博,于是他就请教寿老先生,但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而且脸上还有了怒色。因为老师认为,学生只要读书,别的事情是不应该问的。

三味书屋的后花园

“怪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昆虫的名字,故事出自《殷芸小说》卷二。原文是这样的:“汉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鲁迅于是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事情之后,寿老师就对鲁迅很严厉起来,但后来看到鲁迅的爱读书,对他就好起来,给他读的书逐渐增加,对课也从三言五言增加到七言。读鲁迅的早期文章,有许多篇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辞藻华丽,骈句对仗工整;读鲁迅的旧诗,平仄对仗,格律严谨,都能看出他坚实的旧学功底。

在三味书屋,鲁迅几乎读完了十三经,还读了大量的文史读物。鲁迅在私塾中所读的书籍,恐怕今天在大学读完了博士也未必能做到的。

供图/萧振鸣

相关阅读
鲁迅故事|一次“对课”,寿镜吾先生缘何大加赞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鲁迅故事|“早”字故事,是鲁迅讲给许广平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鲁迅故事|“早”字故事,是鲁迅讲给许广平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专栏|鲁迅到三味书屋读书前,在家塾中有三位塾师开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鲁迅到三味书屋读书前,在家塾中有三位塾师开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