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好心让他人搭“顺风车”发生事故 重庆首例“好意同乘”案宣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14 12:55

据重庆潼南区人民法院消息,近日,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张某与李某、谢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基于《民法典》“好意同乘”规则,依法减轻了“顺风车”司机李某的赔偿责任。

张某、李某系潼南区大佛街道某村同乡。2020年8月29日,张某在场镇赶集后步行回家,巧遇李某驾驶摩托车经过。因两人相识,李某便无偿搭乘张某一同回村。张某、李某二人同乘的摩托车在行驶到一乡村公路时,与对面谢某驾驶的三轮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张某受伤。事故发生后,双方均撤离现场,未立即报警,之后交警出具了无法分清责任的事故证明。

张某因事故产生了医疗费、残疾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等人身损失合计约10万元。三人就赔偿事宜未协商一致,张某遂诉至法院,请求李某、谢某承担共同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事故发生后,双方未及时报警,就事故经过也各执一词,事故责任难以查清,对张某的损害,李某、谢某应当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李某无偿搭乘张某,车辆并非营运车辆,李某也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应减轻李某的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谢某赔偿5万元,李某赔偿3.5万元。

法官说法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该条规定即为本案所适用的“好意同乘”裁判规则。

随着私家车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的“好意同乘”情况越来越多。“好意同乘”系善意施惠、助人为乐的行为,有助于增进社会成员的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应予鼓励、提倡。《民法典》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为助人为乐的行为人减责,为公众提供了行为指引。

当然,减责并非免责,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驾驶员在帮助他人时也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谨慎驾驶,注意交通安全。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好意同乘”出事故 赔偿责任谁来承担
法治日报 2024-04-14
公司宴请后好意安排司机送客 怎料对方下车后跌桥坠亡 家属诉赔获法院支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普法|欢乐平安过节 谨防法律风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7
普法|欢乐平安过节 谨防法律风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7
Qnews|司机运瓷砖后好意帮卸货被压死 法院:死者承担主要责任 货主担责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