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偷感很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1 19:00
在某社交媒体中,“偷感很重”的定义是形容做事扭扭捏捏、偷偷摸摸的感觉,或者在公众场合等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就变成不想被关注的透明人。比如在公共场合接电话会产生羞耻感,在领导身边不敢从容工作。这种形容没有贬低的意思,更多是一种自嘲,且这种自嘲满足了当今部分年轻人的心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成为网络热词。
“偷感”人希望被更多人注意,通常也害怕被人误会,因此只有低调、没有存在感地做事,才能获得安全感。这个词之所以激起越来越多人的共鸣,也折射出一种共同的社会心理:不想被他人议论,不想被审视。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线上社交方式众多的今天,对于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输出自然会有变化,“偷感”心理就反映了人们在社交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复杂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在享受独处和与他人建立“链接”之间,他们通常会有微妙的摇摆和为难。
如果从内心情感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这可能是大家对于“被理解”的愿望。不过,对于觉察到自己“偷感很重”并且想要做出改变的年轻人来说,应该着重培养自信心,告诉自己“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勇敢走出去,展示自己、表达自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若彤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生活|“精装朋友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心理|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反向形成或许你也有这类表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一激动就脸红的人,一定要小心这种病
科普中国 2024-09-25
一激动就脸红的人,一定要小心这种病!
科普中国 2024-09-23
孩子开学心理不适有何表现,家长如何引导?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4-09-11
孩子开学心理不适有何表现?家长如何引导?
健康中国 2024-09-11
校园欺凌亲历者:身体脱险了,心理仍在发炎
央视网 2024-03-29
如何撕掉“脆皮青年”的标签?远离健康危机,支棱起来吧!
中国青年报 2024-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