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冲撞!冰球少年的青春火花 电影《冲撞》上映 导演盛志民接受专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09:05

手记

10月25日,电影《冲撞》上映。映前,我见到导演盛志民,我们没有立刻聊这部电影,而是谈论了许久各自喜爱的影片和导演。尽管这与采访的主题无关,但是在言语之中,我逐渐理解了盛志民在创作中的视角和想要探讨、表达的问题。

盛志民回忆起跟随贾樟柯拍摄《站台》的经历,当时贾樟柯对他说:“你在北京,但中国在县城。”身为北京人的盛志民一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直到他到山西汾阳,跟着贾樟柯拍电影,才明白贾樟柯常常说的江湖是什么。直到现在,盛志民仍旧深受影响,“我们这代导演一直在努力呈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

导演盛志民

盛志民,生于上世纪60年代,曾多次尝试摇滚乐队、实验戏剧等文艺活动。1997年开始从事电影拍摄工作,参与多部影视剧作的策划和创作。2015年与宁浩导演共同开启“坏猴子七十二变”计划,成为该计划核心制片人,致力于发掘与培养年轻、新锐的中国电影人才。尽管盛志民发掘出文牧野、申奥、王子昭、曾赠、沙漠等新一批青年导演,但他坦言新一代导演的制作方式与他当时时代的导演早已不同,自己同时期的导演还在坚持他们的表达方式。

制作电影《冲撞》花费了盛志民六年的时间,他并不觉得漫长,反而认为这六年的时间是轻松度过的。

《冲撞》是盛志民导演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少年的观察。电影聚焦于一群零零后冰球少年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来自东北和北京两个不同生活背景的少年们,因为同一项运动产生人生的交集和碰撞,他们在竞赛的冰场与生活的现实之中,逐渐走向成长的故事。

当我们开始真正地探讨着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时,如同片名,种种经历“冲撞”着我的耳朵。巧妙的是,盛志民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一次虚构与非虚构的“冲撞”,让观众在两者之间探寻着这群冰球少年的内心。

p2914488927.jpg

冲撞之前的调研

从未想过拍一部关于体育运动的类型片

盛志民原本想拍的题材并非冰球。最初,他正在策划的项目是一部棒球少年的电影。讲述了一群出身草根、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在教练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直至赴日征战的真实故事。盛志民想将这一故事改编成电影,但其改编方向最终并未与真实人物之间达成共识,只能作罢。

“棒球拍不了,我们可以拍冰球。”盛志民讲道,他认为冰球规则简单,速度快,又有身体的冲撞,甚至赛场上的规则是可以打架的,因此冰球比棒球更好拍摄。2016年,当时全国只有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这三支冰球队,于是盛志民让一位年轻导演前往这三支城市去调研,但是经过观察之后,他们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差距很大,这些冰球队孩子整日玩乐,并无能够展现体育精神的故事,年轻导演放弃了拍摄冰球的想法。

然而,盛志民却对冰球的故事念念不忘。“可能是因为从小就热爱体育,上过体校,一直都是国安的球迷,所以我觉得冰球的故事看上去还挺有意思的。”2017年,盛志民开始了新的调研。“我几乎认识东北冰球队的全部小孩,这三支冰球队属于标准的举国体制。与此同时,北京开始有了冰球俱乐部。以前,在传统的举国体制下,这些孩子可以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再经过一层层选拔,进入国家队。如果拿到健将证之后,他们就可以被保送上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分配工作。而在市场化之后,大家可以选择当职业冰球运动员,甚至还能去打NHL(北美国家冰球联盟),改变了冰球的业态。”盛志民介绍道。

p6880309.jpg

盛志民又将目光转向了北京的冰球俱乐部,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接触北京学冰球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东北与北京的调研过程中,盛志民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同。在2016-2017年齐齐哈尔举办的冰球锦标赛中,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和市场化的北京队进行比赛。在北京队与东北某支球队的比赛中,北京的家长们在现场大声助威,而那群东北家长则在默默看球。这一场景令盛志民印象深刻,在他的观察中,东北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冰球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孩子拿到编制,顺利找到安稳的工作,而北京的家长更多的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也并非真正想让孩子一直打冰球比赛。“在那场比赛里,一位北京队的队员还被打了。就是在这些观察之中,我越来越坚定自己要拍这部电影,这些话题是值得写出来、拍出来。”盛志民说道。

2018年元旦,《冲撞》正式开拍。然而,盛志民的兴趣并不在展现冰球运动上,他直言电影只是借冰球运动的背景,他真正想要展现的是两种不同背景和环境中的孩子,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困惑。因此,盛志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把电影拍成体育类型片。“电影只展示了冰球最简单的规则——传球和射门,没有拍摄任何关于比赛的战术,而是让观众明白冰球最简单的胜利就是射门多。而在整个故事叙事当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们面对不同环境中的规则时,他们的价值观之间的冲撞。”盛志民解释道。

p2913970293.jpg

张文瀚饰子昭

冲撞之中的界线

拍摄时感受到强烈的东北的野性与规则之间的冲撞

“本片取材于真实故事和人物”,这是电影一开始出现的字幕。盛志民从北京、哈尔滨、佳木斯和齐齐哈尔选拔了15到20岁的冰球运动员,直接让这些孩子扮演与他们相关的角色。“不用专业演员,而是使用素人小孩来拍电影,是因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面部表情需要非常真实,这些表情是专业演员在表演打比赛时呈现不出来的。我想拍得真实,就要让这些打了好几年的孩子们来演他们的经历。所以,在拍摄时我也不需要调教他们的演技,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去表演。”此外,盛志民将调研时看到的故事和真实人物的内心,融入到电影的虚构故事中。

《冲撞》讲述了16岁的冰球运动员小博一直梦想着去国家队,能打上世界顶级联赛。可他却一直留在了东北小城的少年队,去面对枯燥的运动员生活、每日无尽的训练。在这过程中无论是好友的不辞而别,还是与队中教练的各种角力都是小博面对的现实处境。直到有一天,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的小博终于逃离了那个东北小城来到北京,加入了新的俱乐部,按照自己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在北京,小博遇见了新的队友子昭,两个热爱冰球的少年一起承受了长大需要付出的代价,各自做出了人生的选择。

WechatIMG44.jpg

这部电影的前40分钟,主要讲述了小博在东北体校练习冰球的经历,这些经历均由真实故事提炼而成。在《冲撞》中,东北的冰球教练告诉小博,观众“只记得进球的人,不记得传球的人”,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射门,不要给别人做嫁衣,小博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赢得全世界。这些话术,是盛志民在调研时真实听到的话。而在北京的冰球俱乐部,他们所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大家要懂得分享球。因此,在电影中,当小博携带着东北教练的“成功学”进入北京团队时,他显得格格不入。“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冲撞,这让小博活得非常拧巴。其实小博不知道,这两条信念完全是来自不同世界的规则。”盛志民解释道。

在拍摄过程中,盛志民同样感受到了这些东北孩子与北京孩子的不同性格的表达。“在东北体校的拍摄过程中,冰球队的孩子们有一天不满剧组的人员配置,当天晚上所有的小孩不睡觉,拿着冰球杆在冰场上不断地敲打,打乱所有的球,一直闹到半夜。我们还是一直拍他们,直到半夜三点回到酒店,他们仍然在砸门。这是他们的表达方式,电影中他们也如此对待教练。而在北京则不同,北京的孩子穿着西装,拍完之后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所以,我能感受到强烈的东北的野性与规则之间的冲撞。”

在电影中的东北段落结束后,视角转为北京的冰球队员子昭。然而,剧本中没有写明如何进入北京段落的叙事中,盛志民不想要平铺直叙地讲故事,于是他想出了随机聊天的方式去转换视角。“我让教练设置了几个问题,比如未来想做什么、为什么想要打冰球等,让队员们开始以聊天的方式,即兴回答问题,摄影机一直拍摄着他们。那天,我们拍了很长时间,所以很多内容都是他们真实的答案,比如有人说打冰球是为了出国念书,有人说喜欢冰球是因为会产生冲撞,还有人说想念自己家里的狗,因为狗一直在最孤独的时刻陪伴着他,以及子昭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马术课的一匹马……”盛志民讲道。东北的小博与北京的子昭在不断的接触中,打破着两者之间的界线,开始在冰球场内外认识彼此。“小博带子昭认识东北的朋友,子昭则让小博见识了北京的环境,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开始有了交集,逐渐袒露心扉。”盛志民解释着。

p2913970296.jpg

杨梓航饰小博

冲撞之后的火花

突然的黑屏,是为了让观众从虚构走进非虚构的讲述中

直至上映,《冲撞》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在盛志民看来,六年并不漫长,他认为自己像是手艺人一样,从拍摄到自己剪辑、调色、做声音,在后期制作中一点点打磨着这部电影。“制作这部电影就是慢慢去抠细节,多亏制片公司的支持,并没有干预任何创作,所以我回想起六年的时间会觉得挺轻松的,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事情。《冲撞》非常像一部独立制作的电影,连最终的海报也是找朋友帮忙做出来的。电影配乐是直接用的惘闻乐队的音乐,他们的音乐有很强的叙事感,能够呈现出人物的内心。”盛志民笑道。

2019年年末,《冲撞》粗剪完成,但是盛志民总有一种未尽之感。当时,距离最初调研已经过去两年的时间,盛志民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时,突然间感到现实中更加戏剧化的一面。“因为我曾经做过纪录片,我也很喜欢阅读非虚构的作品。所以,我突然间找到了电影在结束时的现实出口,这一通道就是让他们诉说自己的生活,以此呈现出来的真实状态与电影的虚构做出对比,这是在电影之外更具力量的表达。”

就在电影虚构的情节结束时,影片突然黑屏,静止几秒后,一幅幅真实人物的写真照与他们的采访录音呈现在影片之中。“这不是彩蛋,而是影片的一部分。黑屏的几秒钟,就是要让观众从虚构的故事中走出来,再进入演员们的现实表达之中。当时,我们设置了几个问题,比如当下关于未来的想法、最近的困惑、正在从事的职业、担心的事情……”电影中的冰球少年,在现实中早已远离了冰球,他们的生活千差万别。有的人在蜡烛厂打工,有的人随父母做些小生意,甚至还有人成了网红……在采访中,他们还袒露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例如童年时最孤独的时刻、身穿名牌时的感受、对于冰球真正的看法等。

p6880313.jpg

电影中的两位主演杨梓航和张文瀚都踏上了电影之路,但是他们的路径却完全不同。饰演小博的杨梓航在参演《冲撞》之后,开始备战高考,他想要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在电影的采访中,杨梓航直言学习很难。而现在他已经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研究生二年级的在校生。在影片首映礼上,杨梓航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非常荣幸能够在17岁时参演了这部电影。六年前,我是一名中国男子冰球队U20的专业冰球运动员,而现在想要继续演戏。这几天跟随影片主创人员去了很多城市跑路演,从以前去各大城市打比赛,到现在跟观众的互动交流,让我感觉有一种过去跟现在的‘冲撞’感。”

在首映礼上,演员廖凡在看完影片后,称赞两位小演员的表演,廖凡认为虽然是第一次演戏,但他们流露出的状态很自然,尤其认为张文瀚的表演很松弛,是出于完全本能的反应。然而饰演北京冰球少年子昭的张文瀚却没有选择做演员,而是在美国学习电影制作专业,他曾与盛志民交流过,自己更喜欢在片场安排各种事宜,于是开始从学生剧组做制片开始,又被老师带领进入了好莱坞的剧组做制片。在影片的采访中,张文瀚当时还在读大学,喜欢打游戏,最担心的事情是“没网了”。他的表达引起了观众的笑声,这也是《冲撞》最终的结尾。

10月25日,《冲撞》上映,当天的排片量仅有百余场。盛志民对此仅仅一笑,他认为电影上映之后,自己显得尤为轻松,因为这部电影以及电影中的孩子终于可以和自己告一段落。说完,盛志民又继续埋头制作新的电影了。

供图/冲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访 | 电影《老枪》今日上映 祖峰:演戏其实是演“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1
​治愈感拉满,魏德圣导演暖心新作《816》上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816》今日上映 ,导演魏德圣:看似灰暗绝望的病房中,蕴藏着最旺盛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专访 | 导演乌尔善:想有长生不老的异能,因为还有太多电影想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2
专访|新人导演陈小雨:比电影评分、奖项、票房更重要的是拍电影和看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人物|电影《追月》3月8日上映 导演乔梁:《追月》有我的童年情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电影《无价之宝》今日上映,张译温情开嗓《正好》 把爱带回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长影著名电影导演常彦去世
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