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明成祖何以要迁都北平
天天精彩
2024-10-25
+ 关注

明代北京城平面图

◎朱祖希(著名史地学者)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的率领下突破齐化门(今朝阳门)攻下了大都,即改名“北平”,意为“北方太平”之意。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元璋封皇四子朱棣为燕王,并就藩北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驾崩,明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年号“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却深感叔王们“拥重兵,多不法”,觉得诸藩王对他的帝位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便与大臣齐泰、黄子澄等谋议削藩之策。至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既已先后削藩5位,紧接着也要对燕王朱棣下手。其实,朱棣早已有所准备,于七月指齐、黄为奸臣,且援引先帝朱元璋关于藩王有权向朝廷索取奸臣的《祖训》,发兵南下攻入南京,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夺取王位,改年号“永乐”。对此役,史称“靖难之役”。

故宫太和殿

明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正式下诏迁都北平,升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并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兴建北京宫殿。不久,奉天殿等竣工,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至北京,便在奉天殿接受朝贺。永乐十三年(1415年)修筑北京城垣,十四年(1416年)八月修北京西宫。同年十一月,复诏群臣集议营建北京之事。此时,又有公侯伯五军都督等上疏:“窃惟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诚天府之国,帝王之都也。皇上营建北京实为子孙帝王万年之业。”“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永乐皇帝准奏。这样,更大规模营建北京城的工程便加速进行了。永乐十七年(1419年)十一月展拓南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北京宫殿城池告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便以北京为京师,迁都北京。明成祖诏告天下曰:“眷兹北京,实为都会,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乃仿古制,绚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贻子孙万世之宏观。”

这里的问题是,当年朱元璋之所以定都南京,也是经过了多方考虑,权衡了政治、军事、经济等要素的利弊得失之后决定的。那么,明成祖朱棣又何以非要迁都北平呢?元蒙政权虽败走漠北,却虎视眈眈,伺机南侵。诚所谓:“引弓之土,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实未亡也。”更何况,元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在太原还拥有陕、晋军之残余……因之,北京虽背依燕山山脉,南俯中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地理形势至为优越,但是若不控扼北方的广大地区,就难以巩固业已据有的统治地位。

尽管,明朝的先帝朱元璋也曾在长城一线遍置卫所,屯驻军马,以作防御。但京城毕竟是偏于江南,也仍不免有“鞭长莫及”之虞。亦因于此,即或是在其晚年,洪武帝也曾有迁都长安、洛阳的念头。不想在洪武十四年(1391年),太子朱标病亡,朱元璋不无悲痛地说:“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

更何况,北平原是燕王朱棣的就藩之地,有人说是“龙兴之地”,其政治根基就在这里。因此可以这样说,明成祖迁都北京,乃是一项固国之举。而且也正是明成祖的这一重大决策,让北京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即由天子戍边,可以就近指挥部署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元蒙势力的内侵掳掠,使明王朝的大一统政权得以延续了300年之久。

对此,清乾隆帝在《御制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中,曾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永乐十九年(1421年)将迁都北京,诸臣佥云不便,主事萧仪、侍读李时勉言尤切。成祖怒杀仪,下时勉狱,虽不无过当。然燕地负山带海,形势雄伟,临中夏而控北荒,诚所谓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者。金元俱都于此,比建康(南京)相去天渊。成祖就封北平,屡经出塞。天险地利,筹之已熟。故即位后决计迁都,卓识独断,诚非近虑者所及也。”

相关阅读
专栏|这座西南深山里的寺庙,为何颇得皇帝青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5
专栏|这座西南深山里的寺庙,为何颇得皇帝青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3
新知|明成祖何以要迁都北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历史|明成祖朱棣为何选择太监郑和,作为下西洋团队的首领
历史学堂君 2024-09-13
新知|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之主的“北京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历史|明朝留都南京的“六部”是怎么回事,又有哪些权限呢
历史学堂君 2024-05-10
祖希读城|刘伯温何时修建了北京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祖希读城|刘伯温何时修建了北京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