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组古龟类行迹和龟鸟共生足迹组合被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07 22:42

近日,国际地学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发表了我国一项最新发现,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博士生陈祈妍、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李大庆与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恐龙博物馆馆长尤文泽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下白垩统河口群的红色砂岩中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动物足迹化石,这被认为是中国首组古龟类行迹和首组龟鸟共生的足迹组合。

鸟类与龟类足迹化石

根据形态特征,邢立达及其研究团队将其鉴定为龟足迹属,并推断这些龟足迹可能是龟类沿着浅水的水底“行走”时造成,也有可能是在浅水中游泳,脚蹼偶尔在水底借力时留下。其中一些龟类足迹明显地被鸟类足迹覆盖,说明龟类足迹先于鸟类足迹形成。

这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远古的生态景象:龟类在较浅的水中行走或游泳嬉戏留下了脚印,随着水位下降,该区域暴露出来,大量的鸟类到达该地区觅食,导致鸟类足迹与龟足迹重叠。”邢立达说。

湖畔鸟类与龟类造迹者场景复原图

此外,新发现的5处鸟类足迹点中的足迹长度范围约为3至4厘米,与此前河口群发现过的李氏韩国鸟足迹非常相似,研究团队将新发现的足迹鉴定为韩国鸟足迹属,这是中国白垩纪常见的鸟类足迹属种。

鸟类足迹化石

研究团队发现,中生代龟类足迹的尺寸与同地点其他四足类动物足迹的尺寸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同一地点发现了较小尺寸的龟类足迹,那么其他的四足类动物足迹也相对较小。反之,大尺寸的龟类足迹也与其他大尺寸的四足类动物足迹伴生。这表明,在中生代以恐龙为主的河岸环境四足动物群中,不同体形的动物适应的水深不同。邢立达介绍:

这为科学家判断与划分古水深提供了新的方法。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也丰富了永靖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提供新的材料。

文/记者 王妍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