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加速落地!银行密集披露支持地产融资新进展
国际金融报 2024-02-25 09:24

已对接项目超千余、已审批贷款逾百亿……

自1月26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部署会召开以来,各家银行便纷纷跟进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马不停蹄地审批授信,并在近期不断刷新进展。

专家指出,银行的积极参与对城市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复苏都有积极作用,但仍需在融资支持过程中保持谨慎,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于房企来说,自我造血功能的恢复是长期关键。

银行持续披露新进展

春节前后,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的进度条持续取得新进展。近日,多家参与对接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银行纷纷晒出了阶段性的“成绩单”。《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六家国有大行和十余家股份制银行均给出了亮眼的数据,且进展仍在不断刷新。

2月21日晚间,工商银行再度刷新项目进度条。微信平台的推文内容显示,2月18日,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投放了苏州市首批首笔房地产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总金额共计1亿元。此外,在内蒙古、安徽等地的对接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农业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已审批完成首批清单内贷款项目近百个,已审批贷款金额超400亿元,并率先在重庆、安徽、浙江等多地实现贷款的首笔投放。

在对接项目的数量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均已对接千余个项目,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授信金额已逾百亿元。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对接项目的银行队伍中,地方性银行的身影逐步显现。2月21日下午,上海农商银行推文表示,近期召开全行会议传达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关精神,并就后续落实工作进行部署。目前正积极与监管部门开展沟通,获取项目名单、明确工作要求。此前,上海银行也公告称,已成立工作专班,并就具体工作进行“3个细化”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求。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助理教授邵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机制有助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衔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满足监管部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多重需求。综合考量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等因素,未来银行队伍或将进一步扩充,但具体情况仍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

房企需恢复造血功能

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另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有关数据统计,已对“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1236亿元,正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陆续发放贷款。

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直接与商业银行对接进行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信用风险问题,也往往给融资带来困难。从2023年各家银行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贷款的不良率高居前列。例如,工商银行2023年中报显示,房地产业不良率高达6.68%,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因此,银行在为房企提供贷款时也难免谨慎。

“从企业到项目,是房地产白名单落地的可行渠道。”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直言,“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诚信状况和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没有把握,但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只要能够做到产权清晰,资金封闭运转,就可以保障金融机构的债权,从事实上消除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以项目清单制的形式推进实施,也是解决预售资金监管难题,确保不会出现大规模保交楼和烂尾楼现象的关键措施。此外,也可以夯实项目公司的法人实体地位,并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监管的难题。”李宇嘉进一步分析道。

在邵辉看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利于帮助房企降低融资成本、稳定资金来源和防范金融风险,从市场角度也可以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波动,减少过度投机和炒作,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市场过度波动有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房价水平、避免市场异常波动,使购房者能够更容易规划购房计划,降低购房者的投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银行对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但也需要谨慎监管,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以确保市场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邵辉进一步指出,“总体而言,银行的积极参与对城市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复苏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要注意在融资支持过程中保持谨慎,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银行需要不断适应监管环境的变化,注重合规性,持续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过,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银行审批的总金额与实际落实到位的数额仍有较大差距。对此,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从银行审批通过到实际发放有时滞效应,所以造成数据差,随着流程进展,审批通过的贷款基本都会发放到位。

“融资性现金流恢复,只是房企资金链好转、避免风险无序蔓延的一个必须条件。房企的自我造血功能,即房企销售现金流恢复,才是融资性现金流持续性恢复的前提条件。”李宇嘉最后指出,“如果自我造血功能不恢复,外部融资性现金流不可能持续性恢复并无条件提供支持。因此,接下来一方面要观察项目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还要看商品房销售市场能否持续好转。”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多地公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最新进展
证券时报 2024-11-13
事关房地产“白名单”!两部门最新部署
证券时报 2024-11-07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全面铺开 “白名单”项目筛选有序推进
中国证券报 2024-06-11
两部门再发文优化房地产“白名单”机制
第一财经 2024-06-10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落地见效 “白名单”项目覆盖面持续扩大
证券日报 2024-05-11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拉长 银行“敢贷、愿贷”仍需加力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4-04-26
中国首批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审批金额超52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4-04-17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稳步推进
上海证券报 2024-04-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