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协上调今年航空业净利预期:较6月预测翻番,亚太航司明年盈利
澎湃新闻 2023-12-07 09:36

国际航协再次大幅上调2023年全球航空业盈利预期。

12月6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简称“国际航协”)发布报告称,大幅调高2023年全球航空业的盈利预期,2024年行业盈利基本稳定。但预计这两年全球航空业净盈利能力将远低于资本成本。

国际航协在世界各地共拥有320家成员航空公司,其定期国际航班客运量占全球的83%。据国际航协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航空业净利润将达到233亿美元,净利润率达2.6%,和此前6月预测的98亿美元净利润相比提高了超一倍,和去年12月6日预测的47亿美元净利润相比提高了近四倍。

此外,此次预计2023年的收入将达到8960亿美元,比6月预测数据提高了930亿美元。其中,2023年客运收入将达6420亿美元,比6月预测数据增加了960亿美元;货运收入为1347亿美元,低于6月预测的1423亿美元。

据国际航协的数据显示,竞争继续为消费者带来价格优势。2023年的平均实际往返程票价为254美元,比2019年的平均票价315美元(按2018年定值美元计算)低20%。

报告中也提及2024年全球航空业的盈利预期,2024年航空业总收入预计达到9640亿美元,预计同比增长7.6%,达到历史新高;净利润预计将达到257亿美元,净利润率达2.7%;航空业营业利润预计将增至493亿美元,预计同比增长超21%。

具体来看,国际航协表示,2024年客运收入预计将达7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预计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增长9.8%,预计2021年至2023年复苏期间所特有的同比大幅增长率在2024年将会结束。旅游需求高,以及持续的供应链问题导致的运力受限,继续为收益增长创造条件,2024年客运量预计将同比提高1.8%。2024年载客率预计为82.6%,略好于2023年的82%,与2019年持平。

货运收入方面,国际航协预计2024年将降至1110亿美元。虽然大幅低于2021年的2100亿美元,但高于2019年的1010亿美元。

货运收益率受到两个因素的拖累,一是国际贸易停滞;二是运力的持续增长将继续对收益率产生负面影响。预计今年货运收益率为-32.2%,2024年为-20.9%。而过去几年中,收益率的增长异乎寻常,其中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8.2%、54.7%、25.9%和7%。

国际航协理事长威利·沃尔什(Willie Walsh)表示:“近年来行业遭遇重大亏损,2024年预计将实现257亿美元净利润,是对航空业坚韧的回报。人们对旅行的热爱助力航空业恢复到疫情前的连通水平。从2024年开始,我们预期客运和货运都将恢复至更常态化的增长。”

“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行业利润。虽然经济复苏令人振奋,但2.7%的净利润率远低于多数行业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水平。部分航空公司的表现好于平均水平,部分公司正在苦苦挣扎。现实情况是,航空公司每搭载一名旅客可获得的平均净利润只有5.45美元,这一净利润并不足以抵御未来的风险冲击。航空公司在激烈竞争客户的同时,还要被繁重的监管、分散且昂贵的基础设施成本以及充斥着寡头垄断的供应链压得喘不过气来。” 沃尔什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各不相同。在地区层面,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盈利。亚太地区将于2024年实现盈利,预计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仍将在2024年出现赤字。

具体来看,北美仍是财务表现最突出的地区,该地区是第一个在2022年恢复盈利的市场,并通过提高载客率,在2023年继续保持盈利,预计净利润为143亿美元;欧洲地区方面,尽管存在各种运力问题和供应方面的限制,欧洲航司在2023年底的预计表现仍将强于预期,预计净利润为77亿美元。2024年净利润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达到79亿美元。

而在亚太区中,国际航协预计中国的国际旅行仍比疫情前水平低40%。亚太地区航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1亿美元,2024年将实现盈利,达11亿美元。

在多个假期的加持下,今年中国航空市场快速复苏。据各家航空上市公司此前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中国三大航中国国航(601111.SH)、中国东航(600115.SH)和南方航空(600029.SH),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均创新高、实现扭亏。海航、吉祥、春秋、华夏四家民营上市航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均实现同比翻番,单季均实现同比扭亏。

此外,据中航协10月发布的通报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中国航司的旅客运输量将比2019年同期略有增长,货运方面则有望从企业第四季度补库存应对旺季需求中受益,继续保持回暖趋势。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的民航市场,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2024年,航空出行需求端将从今年的恢复式增长转变到自然性增长,在国民经济企稳、商旅需求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国际航线进一步恢复、临空经济产业升级等因素推动下,行业发展将形成新的内生动力。(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实习生 郭思航)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