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芯众神混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0-21 15:51

今年一场又一场爆火的新能源展间,无论多么密集的人流都难以掩盖那些青云直上的明星企业锋芒。他们有着被旁人羡煞的一日看尽长安花般的快活,却鲜少再会有人提起在行业中被洗牌出局的昔日冠军。

储能在国内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更早一些的时候开始,便已经历了种种的曲折与探索。

2017年10月11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国家级储能产业政策《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在储能产业受益于政策肯定,刚刚获得起步马力之时,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5月正式公布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规定储能电站不可列入输配电成本。政策的变动,致使刚集结起来的投资力量摇摇欲坠。

又一个例子是,蒙西电网“两个细则”2019版修订稿,让调频补偿价格直接腰斩。网侧储能、调频储能分别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在摸索中前行。

前有玩家倒在春天里

截至今年的10月16日,在企查查的平台上搜索“储能”关键词,成立时间框定为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共得到了37183个结果。这意味着,平均而言,过去6个月每天都有超过200家新的储能公司出现。相比2022年,这个数字是109家。

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曾在公开场合直言:“到明年,80%的储能企业会倒下。”

洗牌,并不是即将发生,而是在产业化初期阶段每时每刻都存在的旋律。

参考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历年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8年,中国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储能技术提供商,依次为南都电源、宁德时代、中天科技。在2019年,宁德时代已经反超至第一,海基新能源和国轩高科位列二三。另外,猛狮科技和睿能世纪亦是赫然于前十名列的佼佼者。而到2020年,这份名单的前三中除了宁德时代享有不可撼动的领跑者之位,亚军和季军又更替为力神和海基新能源。

南都电源的排名则肉眼可见逐年下滑。去年8月21日,昔日的储能龙头南都电源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民用铅酸电池业务剥离轻装上阵。如今,南都电源逐渐将业务聚焦于储能上,并形成了电芯产品、系统集成、运维服务至资源回收的储能产业一体化布局。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迷雾中混战幸存,而如沃特玛、猛狮科技等一票行业“元老”几乎消失在风中。

2016年,沃特玛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四,仅次于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而这,几乎成为了沃特玛留给行业最后的高光背影。2019年11月13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认沃特玛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无独有偶,在激进的并购策略中,2017至2018年间,猛狮科技遭遇债务危机。2022年6月27日,*ST猛狮被深交所终止上市并被摘牌。从2012年6月上市,到2022年6月退市,十年里,这家集锂电、储能和新能源概念于一身的“中国版特斯拉”倒在了锂电的春天里。

后有各路来客

溃败的沃特玛积重难返,错失良机的猛狮科技正巧倒在了锂电浪潮的门前。但储能电芯,依旧是整条赛道上最瞩目的焦点。

2022年是储能领域爆发的一年,仅一年就新增了将近四万家储能相关企业,远超前四年总和。时代造富的故事还在一遍又一遍地上演——有人嗅到红利试图借机腾飞,有人梭哈试图咸鱼翻生,有人高呼赛道“长坡厚雪”,也有人警示“未来80%的储能集成商将会倒下”。

在这条赛道上,前有动力电池玩家入局储能,成为当前最当仁不让的主流梯队。宁德时代、比亚迪、瑞浦兰钧、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纷纷加码储能电池。

而风电、光伏企业又凭借渠道优势将储能赛道视为己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以及远景、金风、三一等均已躬身入局。

民营化工、制造类企业的大亨们更是不会错过提前布局全产业链的绝佳机会,盛虹集团、青山集团、宝丰集团便是典型的代表。

协鑫集团在储能产业的布局亦是延伸到了产业链上游,朱共山任凭其光储充算一体化的战略在储能赛场起舞。坊间有观点称,协鑫在其颗粒硅的生产过程中一种副产物可以成为物理法磷酸铁锂的制备的关键原材料。

在资本攒局下孵化的隐秘高手,也是储能赛道上亮眼的存在。

当湖北楚能新能源振臂高呼电芯售价“低至”不含税每瓦时5毛的价格,大张旗鼓的出货决心已经显露无疑。而背后托底的公司掌权人,正是从湖北宜昌当地走出的富豪代德明。

成立于2019年的海辰储能,在2022年底融资20亿;不到1年后,再度拿到超45亿元的创投资金。直到2023年年中,该公司的估值已经预计超过200亿。

“产能一期比一期大,投产速度越来越快。”这是外界对“储能新贵”们印象颇深的细节。

今年5月,上市公司日播时尚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锦源晟100%股权,并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重组,公司主营业务将发生变更,由服装业务变更为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上游关键矿产资源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业务。欲“借壳上市”的锦源晟又是另一类代表,其背后的璞泰来、宁德时代等锂电池产业链玩家构筑起豪门家室。

资本“攒局”的故事屡屡上演,多家企业也在今年来到了向投资人兑现预期的关键门槛。10月16日,欣旺达动力获得深圳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正式启动A股IPO上市进程。9月28日,双登股份披露IPO招募书,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5.75亿元。拟上市的瑞浦兰钧在6月底二度递表,但僵持在招股环节之前,而其招股书中依旧难掩流血伤口。

“我们于2022年录得亏损净额,主要因为我们2022年上半年的储能电池产品亏本出售(抵销了2022年下半年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销售的部分毛利)以及我们产生多种经营开支所致。”瑞浦兰钧在其更新的招股书中直言不讳地提出。

在资本烘托之下,激进扩张成为赛道上的重要策略。这也使得,今年国内的电池企业遇到了阶段性的产能利用率不高的挑战。第三方研究机构GGII的数据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三成都不到。

电芯规格博弈

除了赛道拥挤,电池技术迎来了快速的迭代期。

如今在大型储能电站占主流的280Ah电芯最早由宁德时代在2020年推出市场。彼时,宁德时代为一家客车企业规划了大尺寸的方形铝壳电池的产线,却因后者的需求紧缩,不得已将空余的产线改为用于量产储能电芯。

这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成为了储能大电芯时代的开场曲。在2021年到2023年间,电池企业纷纷跟进,陆续量产了那款规格为71173的280Ah方型铝壳锂电池。

2022年末,新能源配储的浪潮下,为了赶上光伏并网潮,储能电芯一度遭遇短缺。

现如今,280Ah电芯后时代的走向似乎已有共识,从4、5月份各地举办的光储展上,储能企业统统瞄准了300Ah以上容量的大电芯就足以看出。

在同尺寸下,海辰储能的320Ah的电芯、远景动力315Ah的电芯以及瑞浦兰钧340Ah的产品成为佼佼者。

除了针对电芯容量是否统一的争议话题,快速迭代的产品规格也给下游集成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多位从业者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苦衷,产品认证需要周期,后期维修也受到影响。

另外,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还给出了一个震撼行业的观点,电芯越大并非越好。最终,结合大电芯在工艺性能、安全性、装配等方面考量,从4月到9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电芯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一向高调以“研发一代占领一代量产一代”的海辰储能在宣传上,过去以其技术领先为优势的320Ah产品从主海报上退场,最新的海报上以314Ah电芯示人。

一家电芯厂的技术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他们看来,314Ah的电芯产品的原材料经济性更高,良率更能有所保证。而亦有电芯厂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314Ah电芯与320Ah电芯虽然标称不同,但是实质上的产品类似,314Ah的电芯也会有一定容量多余。

要知道,储能集成柜目前并非标准品,用尺寸规格来进行竞争的做法并不罕见。

在光伏领域,就历来有通过产品尺寸来笼络生态圈以实现内部规模效应而排除竞争对手的做法。不过,无论是组件尺寸还是矩形硅片的争端在混沌状态下往往会带来产业链中的高库存。

储能领域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工商业为例,当前的工商业储能柜还是一个非标准品。而电芯容量的差异均摊到度电成本,又将从毫厘放大到一个可观的数量级,决定着客户的收益。

这一点在以瑞浦兰钧为代表的电芯玩家手里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瑞浦兰钧320Ah“问顶”储能电池凭借实际容量大于335Ah、循环寿命超万次以上、能量效率达95%,在欧美市场成为香饽饽。在前不久拉斯维加斯举办的RE+展会上,瑞浦兰钧成功拿下问顶320Ah电池供应的两笔储能订单,分别与两家美国头部储能企业签署了合计18.4GWh采购项目协议,也开启了储能大电芯时代的序幕。

未来已来

更引人注目的是,业内此前预计的300Ah以上的电芯大规模实现量产和应用的节点或在2024年下半年。不过,这一进度在市场趋势下得到了加速,年初探讨的储能电芯的未来已然落地成为现实。

瑞浦兰钧320Ah问顶储能专用电芯将于10月开始大规模量产,10月及12月将有两条专用产线投产,年底320Ah问顶储能专用电芯产量将达到100万支/月,也是行业内首家实现320Ah电芯大规模量产的企业。

据欣旺达在7月行业活动上透露,其314Ah电芯已在顶级储能客户项目中批量应用。兰钧新能源已于9月5日实现首批314Ah电芯量产下线。

8月23日,宁德时代官宣其5MWh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率先成功实现了全球首套量产交付。EnerD系列产品采用了宁德时代新一代储能专用314Ah电芯,配备宁德时代CTP液冷3.0高效成组技术,优化电芯的成组结构和导电连接结构,同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采用更加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计,实现20尺单舱电量从3.354MWh提升到了5.0MWh。欣旺达、正泰、阳光电源等企业也发布同规格的5MWh的集装箱柜。

另一边厢,国内储能企业的竞争力延伸方向,还有对电芯产品碳足迹的关注。

7月10日,欧洲理事会正式通过此前欧洲议会批准的《新电池法》相关协议,根据新电池法的要求,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并在2027年7月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除了欧盟之外,包括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在给出明确且严苛的碳足迹、碳排放要求。

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电池的碳足迹问题。远景动力对外推出了全球首批“碳中和储能电池”,加速新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远景动力同时宣布,已经于2022年年底实现全球业务运营碳中和,2028年底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9月26日,鹏辉能源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整体规划产能36GWh,其中,项目一期占地275亩,建设产能12GWh。

同一日,海辰储能厦门工厂获得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标志着海辰储能厦门产业园区在2022年已实现碳中和。该公司还宣称,为了有计划地实现公司的“零碳”目标,公司制定了可持续发展零碳战略:2025年实现集团经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这也意味着,碳足迹指标,或将是未来储能电芯竞逐的又一关键领域。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各产业巨头混战 固态电池要起飞!
中国汽车报 2024-11-16
储能锂电池的未来一定是叠片 见证储能短刀和飞叠的黄金组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2
锂电池储能仍是主流 多条技术路线受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24-07-20
储能系统投标价屡创新低 光储融合是发展新方向?
证券日报 2024-06-23
蜂巢能源770Ah飞叠短刀储能电芯欧洲首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1
新型储能站上C位“大”规模成标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19
蜂巢能源大动作,用“芯”撬动万亿市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蜂巢能源发布短刀液冷储能系统和升级版短刀储能电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