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明日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13:57

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召开赛前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9月16日-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隆重举行。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承办,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办,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以“智慧、绿色、安全、特色”为目标,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和标准,采取集中开放办赛、“赛展演会”集成模式,全力打造综合性的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品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

全国36个代表团4045名选手参赛

本届大赛共设109个比赛项目,其中,单人赛项目88个、双人赛项目20个、三人赛项目1个。

从项目构成看,规模扩容增量,紧贴发展形势。竞赛项目分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与世界技能大赛保持一致,共六大类62个项目;国赛精选项目47个,其中传统赛项27个、新职业赛项20个,主要是通用性、广泛性、引领性强,从业人员多且办赛条件成熟的职业(工种)。与第一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国赛精选项目数量大幅增加,重点是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如全媒体运营、互联网营销等,这些赛项对于增强新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技术类竞赛项目,这更加符合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趋势。

从项目参赛率看,参赛积极性高,热点赛项数量攀升。本届大赛覆盖所有省份代表团的竞赛项目有9个,比第一届大赛增加了2倍,分别是世赛选拔项目中的健康和社会照护、CAD机械设计、烘焙、汽车技术和国赛精选项目中的互联网营销、网络系统管理、健康照护、汽车维修、电工项目,这9个项目所有省份代表团参加,也说明这些项目应用广泛、从业人员较多。覆盖28个以上代表团的竞赛项目有78个,占全部项目的71.6%。

从项目类别看,紧贴生产生活实际,涵盖范围广。本届大赛共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采矿业等15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覆盖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75%。所有比赛项目均服务于实体经济,有超过七成的项目属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项目,近四成的项目属于先进制造业项目,近三成的项目属于战略新兴产业项目。

本届大赛共有36个代表团参赛,分别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机械行业、轻工行业4个行业部门代表团。行业部门代表团参加部分世赛选拔项目的比赛。本届大赛,报名参加全部109个比赛项目的代表团有18个。经对选手参赛身份进行审核后,符合报名条件能够参与所有赛项的代表团有12个,与上届大赛基本持平,分别是天津、山西、辽宁、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特别是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6个中西部省份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另有23个省份代表团参与比赛项目超过赛项总数的90%。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各地积极参与大赛,借助大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决心。

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经各地各行业推荐、资格审核与公示,全国共有4045名选手、3270名裁判人员参加本届大赛。选手们都经历了企业或院校技能比赛、行业技能竞赛、省级技能大赛层层选拔,从数十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代表了相关项目的国内最高技能竞技水平。

奖牌设计彰显技能报国的使命与荣光

大赛奖牌设计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整体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大赛组委会审定等环节,最终确定了大赛奖牌设计方案。奖牌正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会徽为核心,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英文和“中国·天津”字样,背景为鲁班锁的创意图案,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特质。奖牌背面以代表天津两个历史时期的显著地标——解放桥与天津站的剪影作为主元素,上方点缀海鸥,寓意着天津滨海城市的地理属性和天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突出成果,下方饰有水波纹,与奖牌挂钩的水纹上下呼应,寓意河海涟漪、心心相融,既凸显举办地天津的城市特征,同时又饱含了对圆满举办本届大赛的美好愿望。

本届大赛采取“赛展演会”集成举办模式,同期举办技能展示交流、绝技展演、技能强国论坛、媒体见面会等活动。9月16日至18日,在主会场举行技能展示交流活动、“技能强国”论坛和媒体见面会。其中,技能展示交流将在现场分设国家成果展,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赛行业部门成果展,天津市产业人才联盟技能建设展,企业设备与技术展,技能大集等多个展区,并进行“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与评选。“技能强国”论坛将采用“1+3”模式举办,1个主论坛和大国工匠、技工教育、终身职业技能培训3个平行论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