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2天入驻,18个科室预备:我在大运当“村医”
成都商报 2023-07-19 13:37

7月22日,成都大运村将正式开村。开村前,在大运村各类保障团队中,所有人都高度集中、精神振奋地为即将到来的大运会进行着冲刺准备。

7月10日开始,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路怀民,和同事们组成的运动医学复合型保障团队,正式入驻成都大运村。一周以来,路怀民和同事们一直在忙碌中,做相关预案,制定各类运动创伤的诊疗方案,准备各类物品和设备物资,进行全流程式培训。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团队的医疗保障工作在大运会期间万无一失。”路怀民表示。

“进村”一周准备诊疗方案

大运村医疗中心康复医学科各项保障工作是由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以下简称“成体附医”)路怀民主任牵头技术管理。成都大运会期间,成体附医派驻了14名医务工作者(含备勤7名)进驻大运村,包括运动医学康复科、放射科、筋伤科等多科室医生和治疗师。“这次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来自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运动员的需求不一样,我们就是按照国际化标准,结合各个代表团不同的情况,向运动员、随行官员和志愿者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路怀民介绍。

从7月10日入驻至今,团队做了什么呢?“主要是做相关预案,以及对一些物品耗材、医疗设备做准备。”路怀民介绍,入驻大运村以来,整个团队还接受了全流程式培训,包括各代表团风俗习惯、应急突发事件应对、消防安全等。一起进村的还有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教师、成体附医医生朱宇晨,“在这一周专业技能的准备和培训当中,在讨论梳理了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病种类和损伤特点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方案,并配备了大量物资,准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以及朋友们提供中西医结合、具有体医融合特色的运动康复诊疗服务。”

18日,路怀民和同事们进行了全要素的演练,包括不同科室的转诊流程、常见运动损伤的诊疗方案、多种语言的培训等。

采用理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手段

成都大运会作为重要体育赛事,在赛前、赛中和赛后都可能出现各类运动问题,一般采取预约或收治由急诊科等科室转诊的病人。若大运村内医疗条件和技术能够处理的伤病,则在村内治疗和康复;不具备条件的,则按照转诊流程转入定点医院进一步诊疗。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常见的运动创伤以急性运动创伤为主,更严重的会出现骨折。还需要注意的是,大运会召开时值盛夏,户外项目比如短跑、跨栏等肌肉拉伤和抽筋发病率高,也要随时防范中暑、热射病等发生。”路怀民介绍。届时,路怀民和同事们将会运用声光电磁热冷等理疗技术、中医特色治疗技术、运动贴扎防护技术、运动疗法等综合手段,“帮助运动员快速消除运动疲劳,减少伤病发生,为运动员尽快重返赛场、发挥出高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做好保障。”

医务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

包括路怀民在内,大运村医疗中心一共有153名医务人员“入驻”开展医疗服务,他们将通过18个科室为村内运动员提供服务。

“医疗中心开设了急诊、运动医学、中医、发热、肠道门诊等18个科室和远程会诊中心。”大运村医疗服务副经理王革平表示。大运村医疗中心位于大运村的国际区。建筑共分四层,面积是8382.65平方米,开放留观和住院床位50张,配备了核磁、彩超等设备,设备目前已全部到位。

“医疗中心承担多类医疗服务,包括大运村内注册人员的医疗、急救、传染病初筛、住宿区、开闭幕式集结保障以及排球馆、田径训练场定点医疗等服务。”王革平介绍,医疗中心开设了3个代表团住宿区医疗点,每个点位配备救护车一辆,赛时每天的8:00~21:00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24小时提供急救和转运的服务。

医疗中心二楼还有兴奋剂检查站,目前主要提供了3个检测房间和志愿者房间。赛后,大运村医疗中心将作为成都大学校医院继续提供服务。

文/颜雪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