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赛场上,戴着黄色安全帽的陈标正和搭档进行综合道路测试,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系统装配和整车联调效果的关键。状态检查完毕后,陈标遥控小车录制地图,配置路侧基站。随后小车回到起点,进行自动驾驶测试,沿着录制路径进行绕障行驶,识别红绿灯后转弯行进到终止位置,比赛结束。
这是7月4日发生在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赛场上的一幕,作为参赛选手,35岁的陈标略显老成,彼时赛场上还有两位他带的学生,师生同台竞技,让他多少有点紧张。但成绩如何,对陈标来说已并非紧要。
“职业教育一般讲以赛促建、以赛促教,对学生能力提升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载体。”在陈标看来,比赛代表着最新的产业变革方向,着重考察了软件编辑能力,给选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了激励和启发,“将来我们会把这种能力融入到我们传播的教学,从以往偏电、偏机械的教学朝机电软件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014年,陈标从广西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株洲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任底盘技术部设计师;2016年进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成为一名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方向的教师。从企业进入高职院校,陈标很快发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存在脱钩,他尝试从自己的老东家入手,拉近企业技术与教学的距离感。
在以往,这家从事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的企业,也会招收不少应届生进入技术中心,但基本都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陈标与企业协商,设立助理工程师岗位,让学生进去实习,之后与其他本科、硕士研究生同台竞岗。经过实地操作训练,陈标带去的首批18名学生,最终留岗10名。2021年,陈标和团队老师们又借助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契机,与株洲当地一家上市公司联合培养新能源车规级IGBT(一种半导体器件,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人才。
毕业后不久,这批22届的学生回到学校,告诉陈标他们现在的薪资有8000多,“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讲,从来没想过毕业后工资有这么高,确实让我们很有收获感和满足感,”陈标说。
来到高职院校6年,陈标共牵头与11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与大型国企。学校也积极地建立校内实训室,将干净敞亮的车间搬进校园。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学校的实训基地变多了,学生学到了本事,就业也容易了,陈标清晰地感受到了学生从入校时的迷茫困惑,慢慢变得自信开朗。
2022年5月1日,新职业教育法开始施行,陈标所在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也参与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的汽车类专业目录修订,作为一名经历本硕教育、有着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一线职校老师,在陈标看来,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虽然低,但有了平台和契机去实训,也能成长成才,而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职业院校肯定要承担这样的使命担当。”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