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化妆品空瓶卖500?小心当了造假黑产“帮凶”
中新经纬 2022-05-11 20:20

一个用完的化妆品空瓶,却有人以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求回收?近期中新经纬发现,二手平台收购空瓶的疑似“黄牛”众多,发布空瓶帖子几乎都会被秒拍下。

小小空瓶,何以如此吃香?

几百元回收一个空瓶

家住天津的温女士称,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用户称自己的大牌化妆品包装受损,于是便留言提出,可以将自己家中用完的空瓶送给她救急,不料却引发了争议。

“有其他网友给我留言,说这种求空瓶的帖子是骗人的,目的是收购我手中的空瓶,并再度售卖来获取利益。还有人告诉我,用完的瓶子就算砸了也不要卖出去。”

随后,温女士才发现,原来网上有专人收购知名化妆品牌的空瓶,或者是仅用到“只剩一两次”的“二手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高价回收的背后,用途却引人质疑。

中新经纬以用户身份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联系到多名收购化妆品空瓶的买家,可以看出,海蓝之谜、赫莲娜等售价较贵的国际大牌更加吃香,尤其是其热门旗舰产品,如精华液、面霜、乳液等。

化妆品空瓶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买家均对产品的批次较为在意,而批次的新旧也决定了空瓶的收购价格。以赫莲娜的一款知名面霜产品为例,其线上旗舰店售价为3580元/50毫升,而空瓶的价格则可卖到200-500元左右。决定价格的因素有瓶身包装的新旧版本、批次、是否过期、配件是否齐全等。许多经验丰富的买家会在商品发布第一时间付款拍下,以防“生意”溜走,并通过观察瓶身及瓶底的照片,迅速评估出空瓶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买家均表示自己长期收购化妆品空瓶,然而在被问及收购用途时,他们却开始言辞闪烁。有人称“分装用”,也有人表示“反正有用途”,或者干脆避而不答。

空瓶牵连出千万元黑产生意

被高价收购的空瓶都去哪儿了?这不禁使人想起此前有关部门屡次打击的高端白酒造假,不法分子从市场回收原装酒瓶,用十几元一瓶的劣质酒勾兑灌装后,就能将其变身为茅台、五粮液等假冒名酒。

与此类似,在化妆品造假的各环节中,由于仿制瓶子的成本相对更高昂,而消费者对于产品是否为正品也常以瓶子为鉴定对象,因此专门收售正品空瓶的中介成为犯罪链条上的重要角色。

不久前,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真瓶装假货”的售假案件。2020年,一用户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售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引起扬州警方的关注。经查,涉案团伙从二手平台购买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并将正品化妆品掺假稀释后灌装售卖,冒充成代购版本在网购平台对外低价销售,非法所得金额达3100万元。

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治安大队案件查处中队中队长洪云对媒体表示,会有专人收购正品空瓶,然后卖给制假团伙。此外,在销售造假商品时,该团伙会使用版本不同、化妆品公司残次品、机场免税店产品等说辞,诱导消费者相信低价的合理性。

以赫莲娜面霜为例,假设其空瓶回收价格为500-600元,如果被包装为正品后以原价三折贩卖,那么也意味着背后产生了约500元/瓶的巨额利润。

前述骗局曝光后,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怒了”。“难怪有些海淘价格那么低。”“瓶子是正品,这让消费者怎么判断!”“所以二手网站专门有人收空瓶,猫腻太大了!”也有网友支招:“我用完的瓶子都弄坏了再扔的,就是防止造假,大家都可以这么做。”

目前,收购空瓶以造假的手法已被相关平台关注。温女士称,自己前几日曾在二手平台发布空瓶的信息,但发布第二天便收到了平台的违规通知。通知称,品牌化妆品、奶粉、酒等空瓶商品存在制假风险,发布者需立即删除,避免再次违规。

截图来源:闲鱼

“每出售一个空瓶,就可能多一个假货受害者”

原本想把不用的空瓶卖出去“回血”,却不料成为了黑产生意的“供货方”,这背后涉及怎样的法律责任?卖家、平台方又将如何担责?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收购化妆品空瓶后制假出售的行为与“真瓶装假酒”的行为类似。“一方面,其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在灌装的化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属于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另一方面,其生产大牌化妆品的行为也侵犯了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符合法定入刑条件的,将涉嫌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于采用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段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同时触犯两个罪名,将按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在上述“真瓶装假货”的案件中,有人专门负责购买用于制假的原料及空瓶。据悉,其主要从网上收购化妆品空瓶,而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其二次销售空瓶得款1017万余元。

对此李旻分析称,在以中介身份专门倒卖空瓶或包装的情况中,若主观上明知他人收购后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且客观上积极帮助,应当认定实施了共同犯罪。此种情形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作为出售空瓶的消费者,其出售行为多为偶尔为之,且一般情况下缺乏售卖假货的故意,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那么,实施收购的二手交易平台,是否应对此情况担责?李旻称,二手平台是否担责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其是否采取积极的审查机制、投诉处理规则并予以执行,如用户已多次反馈并投诉但平台怠于处理的,虽然难以从刑事层面认定平台属于共同犯罪,但平台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普通卖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在面对高价回收的诱惑时仍需擦亮双眼。相对地,当在二手交易平台遇到来源不明的闲置、甚至已开封的化妆品,消费者们也得多长个心眼。

“希望消费者们能够明白,每出售一个化妆品空瓶,就可能多了一个买到假货的人。因此,无论是从保护自身还是维护市场环境的角度,都尽量不要出售化妆品空瓶。此外,建议尽量不要购买已开封的化妆品。一旦发现购买的物品疑似假货,应当第一时间向平台投诉。”李旻说。

(中新经纬APP)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化妆品“小样”别成“带毒的赠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儿童化妆品销售乱象调查:成人化妆品卖给儿童
法治日报 2024-03-02
容量不如三粒米,网红化妆品为何越来越迷你?
中新经纬 2023-11-11
“3000元面霜用完后空瓶卖300元”?违法!
法制日报 2023-06-30
给化妆品空瓶拧紧联合防伪“责任瓶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8
北青快评|3000元化妆品空瓶卖300元,“真瓶装假货”何时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7
3000元化妆品用完后空瓶竟卖300元!空瓶背后暗藏造假产业链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27
购买进口化妆品应注意什么
人民网 2022-10-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