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芯片短缺危机的缓解,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在11月迎来一轮普涨。其中,小鹏、理想、蔚来、哪吒等4家企业在11月的销量均超万辆,分别为15613辆、13485辆、10878辆、10013辆,同比分别增长270%、190.2%、105.6%、372%。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这几家新势力的月均销量破万辆,意味着它们的年销量就能突破10万辆。而有了这样的产销规模,企业便可以获得‘产业链话语权’,更合理地控制采购成本和节奏”。
相比之下,被视作二线梯队的威马、零跑,尽管离年销10万辆的“生死线”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仍然按照各自的节奏朝着这个目标进发。数据显示,11月,零跑、威马的销量分别为5628辆、5027辆,同比分别增长236%、66.6%;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5314辆、39095辆,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来看,两家新势力今年的销量规模将近5万辆。此外,今年刚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岚图和创维,在11月也完成了1千辆的销量突破。
盘点这些国内造车新势力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互联网领域跨界而来,它们大多信奉“唯快不破”。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蔚小理”更是借此在汽车行业迅速达成“规模效应”,即将跨过10万辆的“门槛”。而按照“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汽车企业只有在产品达到业内公认的这一销量规模后,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当然,在快速的上量过程中,造车新势力也不时曝出降薪、裁员、高管出走等负面消息,那是题外话。
就在即将达到盈亏平衡点之际,“蔚小理”开始从长计议,遵循汽车行业的规律对自身的研发、产品、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以理想汽车为例,因为精准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等痛点,成功实现了一款产品打天下的阶段性胜利。但要想获得更广泛消费者群体的认可,理想汽车急需扩大产品阵容。而理想汽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近期召开的2021三季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将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以推动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的并行发展。
根据规划,理想第二款增程式电动车——理想X01,将在明年二季度发布,三季度开始交付。与此同时,理想汽车也即将进军纯电领域,基于正在研发的高压纯电平台Whale和Shark,理想计划自2023年起每年将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产品价格覆盖范围向两端延伸,涵盖15万-50万元区间。
与新车规划同步,理想还在加快产能布局。目前,理想汽车仅有一家常州工厂,年产能10万辆。为了提升理想ONE的产量,以及生产后续的增程式车型,理想汽车将于2022年把自有的常州制造基地年产量提升至20万辆。此外,北京市顺义区的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也在10月开工建设。据悉,该生产基地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产能。
无独有偶,蔚来、小鹏也已经对提升产能建设做了提前预判。其中,蔚来位于合肥的第二工厂将于明年三季度投入使用;届时,两个工厂的最大产能将达每年60万辆。而小鹏目前在广州、肇庆、武汉均布局了生产基地,预计未来极限产能将达到50万辆。
在产品布局上,蔚来和小鹏虽然优于理想,但仍想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蔚来首款轿车车型ET7已于11月29日在江淮工厂首批下线,按照规划,新车将于明年一季度实现交付。此外,基于NT2.0平台打造的另外两款新车也在推进开发中,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始交付。而小鹏的新款SUV新车型——G9,也在今年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
文/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编辑/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