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就在眼前,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记者身边问了一圈,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普遍都面对过这个问题讨论过,甚至行动过。这其中尤其以新生家长最为热烈,班级群、家长群、家委会群……明里暗里都在讨论,话题围绕着“送不送”“送什么”“会不会收”展开,有的去向高年级家长讨经验,有的干脆去打听老师们的喜好。
每逢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常常令很多家长纠结不已。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特殊的日子里通过一定的载体向老师表达祝福和感恩,是人之常情,但问题是,有些家长却暗藏心思,借机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意。一人带头,他人自然竞相效仿,使原本简单的家校关系变了味。诚如网友所言,以社会上那一套不正之风来经营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不仅让教育不再纯粹,也给孩子作出了错误示范。
为了让家校关系回归正常,2014年,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设立6条“红线”;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2021年7月,教育部又开展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三令五申之下,依然有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老师送礼。就在几天前,深圳某中学就传出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给老师买礼物的事情,一度引爆舆情。教育局介入调查后证实学校和老师皆不知情,通知学校要求家委会将集资退还家长。事情虽然已经过去,老师们也没受到“牵连”,但这再一次提醒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难免会遇到这种“甜蜜的烦恼”。
家长想“表示”,但老师却怕“惹事”。不收礼得罪家长,勉强收下不仅有可能触犯相关法规惹上麻烦,礼物中所蕴含的“额外关照”之类的意味,更会给教师带来精神压力,甚至还会影响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师者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教师是用心燃烧的人,寻求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实乃教育的最高境界。对广大教师而言,最想获得的礼物并不是什么物质奖励,而是学生和家长的真情流露和配合理解。因此,教师节送礼不在于有形的东西,更在于发自内心的祝福。一纸卡片,几行心语,远胜任何礼物。
为了避嫌,不少学校专门发布公开信,直接谢绝任何礼物。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沟通家校关系的家委会,更应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少一些庸俗的有形礼物,多一点真情流露和精神激励。
送上一份发自内心的祝福,就是最好的尊师重教。家长不再为送礼的事情而焦虑,老师们也可以过一个风清气正、心情舒畅的节日。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