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外资股比“开闸”一周年:外资加速布局,中资跳出舒适圈
国际金融报 2021-03-30 21:12

对于投资者来说,外资进入将推动国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并提供多元、质优的投资选择。同时,也便利海外投资者参与分享我国改革发展红利。

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控股公募甚至外资独资公募正式开闸。

一年来,外资巨头纷纷加紧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随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的获批,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基金行业起到“鲶鱼效应”。中资基金需跳出‘舒适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瞄准全外资公募牌照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3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9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1.78万亿元。

2002年10月,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获准设立。此后,外资进军国内基金业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

根据证监会官网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一览表(2020年9月),44家外资参股基金公司中,鹏华基金、国投瑞银、泰达宏利、华宝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等17家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及以上,此外还有13家基金公司的外资占比达到30%及以上。

其中,外资股权比例最高的为恒生前海基金,达到70%。该公司是基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补充协议框架下成立。

外资在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于2020年8月正式获批,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

根据证监会的批复,贝莱德基金将在批复后6个月内完成组建工作,足额缴付出资,自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然而,贝莱德基金似乎放慢了布局公募的脚步。截至2021年3月30日,贝莱德基金还没有发行任何公募产品。

除了贝莱德,外资巨头纷纷加快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想拿到一张全外资公募基金牌照。2020年,路博迈、富达亚洲、范达集团、联博香港均提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前三家公司都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需提交补充材料。

牛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日,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材料已于同日被证监会接收。早在2005年,施罗德就参与设立合资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持股比例30%。

对于总规模达20多万亿元的中国基金市场,也有外资机构想另辟蹊径,从基金投顾这片蓝海里分一杯羹。

3月16日,全球最大公募机构之一Vanguard(先锋领航)发布了新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表示将暂缓其在中国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将其中国的资源集中于发展与蚂蚁集团合资推出的“帮你投”投顾服务。

“鲶鱼效应”加速竞争

外资早已嗅到国内财富管理机会,随着外资控股或者独资设立基金公司的不断壮大,会给中国公募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欧美发达市场基金行业起步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理念和经验,这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基金行业起到“鲶鱼效应”。

“一方面,通过引入外资竞争,推动国内基金行业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国内与外资机构展开合作,引入一些成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同时,通过与外资合资,也有助于推动国内有实力的基金公司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宜信财富资本市场负责人王浩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外资基金公司具备百年老店多、人才梯队完善、投研体系完备、大多以长期投资为目标等优势。

开放外资进入公募,不亚于在已经竞争激烈的公募行业引入更加有竞争力的“鲶鱼”或“鲨鱼”。

王浩宇认为,在投资理念、风险控制、投资流程方面,外资均有完善的体系,值得我们借鉴。给市场带来不同风格的投资策略,有利于对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定价,尤其是促进对A股长期定价机制的建立。同时,有利于引入外资直接通过其熟悉的管理人,长期投资中国,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外资支持。

中资基金需跳出“舒适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资基金行业未来面临的市场竞争将加剧,该如何增强自身实力?

周茂华表示,中资基金需要制定高质量发展战略,未来拼的不仅是业务规模,更重要的服务质量、风险管控和产品创新能力。中资基金通过与外资竞争,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基金公司走出去,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对于投资者来说,外资进入推动国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并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多元、质优的投资选择。同时,也便利海外投资者参与分享我国改革发展红利。”周茂华说。

“放开持股比例限制,引入外资控股或者独资设立基金公司,一方面为国内基金业注入新鲜血液,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给中资基金带来一定的挑战,有利于中资基金跳出‘舒适圈’,通过合作和竞争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国内基金公司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对于中资基金来说,找准定位,形成自身的能力壁垒,进行差异化竞争,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

“中国公募市场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客户需要也呈现多样化,中资基金公司更加了解国内投资者,能够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力培养,保持核心竞争力。另外,除了找准定位以及差异化,归根到底,还是要培养出强大的投资团队,对客户创造持续的长期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张婷认为,中资基金公司应对竞争,可以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投研能力;拓展全球视野,加大跨市场投资研究能力;明确战略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三个方向着手。

“中资基金在销售渠道和投资者关系等方面较外资基金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能在不断提升自身资管水平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土优势维护好并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仍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吴婉莹表示。(国际金融报)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