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第一季度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上发布的报告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面临着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传统挑战,又正迎来人口结构和技术变革等方面的新挑战。针对诸多领域挑战,一方面,要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另一方面,要稳固原本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从增量和存量的角度入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报告。赵忠表示,中等收入群体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是中等收入群体是企业的重要来源,为社会创造就业和产出。二是中等收入群体通过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为社会发展提供投入。三是中等收入群体对于高质量商品的需求会反哺生产和市场。
赵忠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抓住农民工这个关键群体。2019年,农民工群体达2.9亿人的规模,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国民人口。农民工群体和所在家庭最具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力。农民工成为中等收人群体对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助力双循环格局有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我国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在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占比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赵忠认为,提高收入水平,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小微企业主体在2019年已经突破1.22亿家,占据市场主体99.6%,成为创造财富、吸纳就业、贡献税收、自主创新主体。不论是在收入较高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还是更广泛地看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主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和家庭纯收入均高于非中小微企业主家庭。此外,提高收入,改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还需要提高劳动份额。针对预防性储蓄过高的现象,需要完善社保体系、稳定收入和支出预期。
赵忠还指出,除了传统挑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改善收入分配还需要未雨绸膜,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潜在冲击。技术进步带来的收入极化将对中等收入群体构成巨大威胁。对于中等收人群体来说,技术变革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和深远,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和收入的不确定性。因此,国家要制定适应技术革新时代的人力资本战略,为中等收入群体稳固收入和顺利转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保障。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警钟敲响,老龄人口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6亿老龄人口面临着养老和医疗的庞大支出和巨大风险,极有可能从中等收入群体滑入低收入群体。而且,家庭的养老压力也将加剧正处在劳动年龄的中等收入群体。对此,应采取系统、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全面的鼓励生育政策、多重延长人口红利的措施、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