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开播算起,电视剧“大秦系列”先后走过了《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赋》,已经过去了十一年。作为极为少见的国产系列剧,历史题材剧《大秦赋》在央视八套开播后豆瓣开分即达8.0分,虽然不及该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纪录,但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始。在历史正剧已经逐渐没落的当下,严肃叙事是否还保有吸引力?备受业内外关注。
《大秦赋》严格还原当时秦军的装束打扮
人物风俗礼节皆有出处
《大秦赋》延续“大秦系列”前三部大剧风格和史诗意蕴,“大秦系列”历史剧完整呈现了“秦一统天下”的漫长过程,其中,《大秦赋》以嬴政为主题承载者,描绘了始皇帝嬴政从幼年质赵到壮年一统天下的非凡历程。剧中既有“开天下万世之太平,为黎民百姓谋安生”这样的激昂台词,也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样的经典吟唱。
作为“大秦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赋》起点极高,又是完全原创的剧本,从创作之初就备受瞩目。据主创团队介绍,《大秦赋》编剧团队在先秦史料中抽丝剥茧,历经八年打磨,并融合最新考古史料,对史实做了最大限度还原。“我们邀请了数位历史学家担任历史顾问,仔细考证剧中的人物、器物、历史事件,还聘请了秦文化礼仪专家从风俗礼制、人物仪态、举手投足、文言对话等各方面对演员进行培训,对当时人物的着装束发、日常交往中的礼节、朝堂之上的揖礼等细节也有所考究,为的就是高度呈现大秦时代的古风古韵。”主创团队介绍。
从已经开播的剧集中,观众能够明显感觉到该剧对史实的还原。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各国战士的服装、发型乃至战术都大不相同,单是秦国内部,从将领到士兵,甚至具体到某个百夫长的着装、发髻和武器也不尽相同。不少观众调侃,“剧方是比照着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造型来找的演员,剧中出现的普通路人的脸,一看就像是当时当地的人。”
精彩战场戏追求极致还原
和大多数在影视城拍摄的古装剧不同,《大秦赋》剧组在新疆乌尔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场景多达1000余处,内外置景及改造面积达11万平方米。剧方还按照文物复原了战国时期的战车、轺车、攻城车以及上万件剑盾戈矛等军事道具。这也造就了该剧开篇时那段十分精彩的战场戏,不亚于电影级画面水准的攻打城池,箭阵齐发,以及复杂多变的防守方式,都营造出该剧与过去历史剧小打小闹截然不同的气氛。
剧中如今看来精彩的战争场面,无不是凭借创作者的自觉才能达成。该剧导演之一顾其铭介绍,“这次战争戏场面中看起来训练有素的士兵,其实是提前大半年招募了几百名有武术基础的武行兄弟,拉到新疆天天进行操练的结果。前几集的战争主要集中在秦赵之间,我们围绕秦赵两国军队的特性做了不同的表现形式,秦军强弓硬弩长戈战车,着重表现排兵布阵;赵军经历了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改革,把赵军边骑的威力和灵活性尽量表现出来是我们的构想。”凡此种种,才最终得以有如今剧中令人惊叹的画面呈现。
服化道也同样给人惊喜。该剧造型总监陈同勋在研究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后,也为各国、各阶层的不同身份角色设计制作了多达11000多套服装和4000多套盔甲。陈列的戏装中,主演的华服从布料的选取到剪裁都凸显着战国风韵,六色盔甲坚硬的质感与架在其后的各国斧钺,共同塑造出沙场之上的铁血豪情。
正剧显沉重难逃观众挑刺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产剧普遍向着“越来越轻”的趋势变化,表达相对严肃历史话题的历史正剧不再是市场的宠儿。从“大秦系列”第一部至今的十余年间,市场已经少见这样重工重力,花大力气讲述历史人物和故事的作品了。
这一点,顾其铭也承认,“大秦系列”的主题之重,“重到很少有同行愿意‘举鼎’试一试”。但“大秦系列”前三部的成功其实在主创心中种下了种子,“大秦最后一部,该如何把历史剧这条路走下去,以怎样的方式将大秦史诗剧的终章呈现出来,观众又是否会接受,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历史剧天然要接受观众的吹毛求疵,该剧在播出后有人吐槽张鲁一饰演的嬴政过早出场,不符合当时嬴政十几岁的年纪。对此,顾其铭表示,嬴政是全剧的主题承载者,除了开始几集因为过于幼小没法给他身上加戏、一大半戏在异人和吕不韦这边之外,等到嬴政一即位,所有的戏就必须围绕着他展开。
剧评人、“影艺独舌”主编杨文山表示,《大秦赋》开篇处虽然精彩,但是作为历史正剧依然有主题过于沉重、叙事节奏稍显缓慢的老问题,“长处和短处一样明显。”这种历史正剧天然的叙事缺陷、节奏控制和表现力问题,可能会对观众欣赏提出了一定要求,而这也是国产历史正剧不得不面对的通病。
文/北京日报记者 李夏至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