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威尼·马斯:小东西有大作用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12 10:30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由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发起,邀请国内外30余位知名的城市、建筑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建筑、北京、未来等关键词进行访谈,记录其对当下重要议题的思考,倡议和展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责任和未来。

威尼·马斯(Winy Maas),荷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The Why Factory创始人。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范围广泛,涵盖了所有类型与规模,其自生成、创新、实验性和理论性的设计方法赢得了国际赞誉。曾担任荷兰鹿特丹经济发展局成员、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科索沃展区顾问、法国《当代建筑》杂志社评论委员会成员、台北垂直村落展览策展人等。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国际名誉会员,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和荷兰狮子勋章骑士铁十字勋章等荣誉。

01

建筑如何在复杂中寻求平衡?

我们呼吁以一种交互的方式进行城市和建筑设计。这意味着设计师与用户及其他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我们试着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不同人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在这之间寻求平衡,就像榨汁机一样。

除了平衡用户和相关利益方,我们也需要有更加宏观的视角。我们如何为地球做贡献?我们是否可以针对气候变化,设计一个调和不同变量的机制?我们尽可能清晰地以图像的方式呈现这些变量。有时不同的变量会产生重叠,从而指明了某些方向。有时候变量之间会产生矛盾,从而导向不同的设计方向。所以不同变量之间的取舍,就成了一个设计问题。

在城市设计中,一些简单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呈现这些变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变量是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这些变量可以互相对话、实现共生,我觉得是很美妙的。去呈现变量之间的重叠,优化它们之间的冲突,解决就地产生的问题,这是一种处理复杂矛盾关系的方式。

第二个方式是用游戏来模拟这些冲突,在The Why Factory我们做了这样的研究。对比不同的游戏的心态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盲猜游戏获得了最高的用户整体满意度。为什么?因为你无法预知别人的行动,但你需要不断做出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比如20分钟,你就要得出结论。对我来说,这个盲猜游戏让我大开眼界,我推荐去做这样的尝试。

02

科技/艺术/或其他是建筑的未来吗?

我们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数据的形态:数据景观。它展现了基于参数的潜力,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调动大众参与设计的工具,正是这些参数在创造选择的多样性。

现在,在提出数据景观的20年后, 我同样将它用于对未来的展望,基于这种逻辑和情景思考的未来可以变得更加复杂。

我们也可以藉此展开对未来的畅想。比如如果将来会有一种柔软可塑的智能材料,就可以通过参数化的方式来看看这种材料会怎么跟我互动。我已经能模拟出这种未来材料的互动,这几乎是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先进的参数化互动人居环境的方式。我很欣喜我们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

我们有时也会和大学协作。例如,我们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小组合作”入侵“谷歌卫星地图,挖掘其中的数据,用于评估卫星地图上的建筑和绿植。你可以对城市的薄弱所在进行分析,这是我们正在尝试的事情。

03

建筑学的边界在哪里?

2019年,我在Domus杂志做了一年的客座主编。在这期间,我提出的⼀个观点是“一切都是都市主义”(Everything is urbanism)。我们探索建筑学的能量,它能给更宏观层面的议题带来什么贡献?在大尺度上,如果将我们这颗行星仅仅看做一个物体,你能做些什么?在小尺度上,一项新的技术可以如何改变城市?一项技术可能会有众多参与者亲历其中,也就形成了当下的造城方式。

举个例子,一个马桶制造商,如果可以制造更好的马桶,那么我们就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这样的马桶,这个城市就会变得更好,因为下水系统得以改善,环境也会更清洁。像这样,小东西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建筑学中,小尺度的元素也有相同的潜力。一座小房子能在大尺度上发挥什么作用?我可以做小房子,小的是美妙的。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小的个体。这可能也是中国所传达出的信息。但现在大规模的住房生产在继续,其实如果你创造出一系列小的、美的、可爱的,每个都独一无二的住宅,就像形态各异的瓷器一样,会对完全用另一种方式建构的环境做出注脚。

04

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我喜欢北京,也对北京有自己的看法。我喜欢北京,因为你可以骑自行车,因为它一马平川。我喜欢北京,因为这里有胡同,虽然现存的并不多了。我也喜欢北京的气候,冷暖分明,特别是冬天,这是我觉得北京最好的时节。现在空气也逐渐变好了,天朗气清的时候我可以看到北京的山脉。这些时候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个城市。

有时我也觉得北京有些复杂。一方面它如此官方,如此严肃,可能还在摸索自己的方向。同时,北京精致细腻、自由多样,这些交织在一起让人不易理解。但是我想我喜爱北京,主要是因为城市与山脉的关系。我认为将来北京的发展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去加强山脉的关系,因为山在地球上是独特的。对于这个大都市的未来发展空间和前景而言,这尤为重要。

我觉得在规划中缺少了山的元素。如何在广袤的山脉边缘建立一个城市?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氛围?这对北京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吗?我们是否能因地制宜的发展更多林业?我们是否可以享受山景,让建筑与景观相融,或者做出诸如此类的尝试呢?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部分还是有些缺失,也许是我缺少了解,但这是我心之所在。

05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双年展?

双年展有两个元素我很喜欢。一是展现当下的艺术,策展人有机会邀请不同的年轻建筑师、艺术家展示他们自己的作品。当然如果每两年都迭代发展并且紧扣时代议题,就要考虑应该如何整合相关的内容。总的来说,双年展可以给予策展人制定和深化主题的机会,为建筑、城市或景观的未来议题打下基础。

我认为同样需要强调的是,策展可以通过独立策展人或者策展团队来完成,去创建一个自由的环境,使不同的声音都能得以表达。因为这样可以创造惊喜,带着策展人独特的背景和犀利的视角,创造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审视地球,或者说是观察当下的艺术、建筑和城市。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造多样的双年展,这是我的建议。

我很认可深圳双年展对城市化的注重。在过去的几年中,每次都会有一个关于城市的宣言在迭代发展,这对深圳而言大有裨益。

对我而言,北京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还不够明确。是城市化的责任吗?是文化的责任吗?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自由度很重要。或许还有其他的责任?这反而是我想提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双年展,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会有哪些不同?我很乐于就此和大家进行探讨。

编辑/赵晓力

相关阅读
“1+2+3”,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2
对话 | 马希米亚诺和多莉安娜·福克萨斯:建筑是没有边界的体验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10
对话 | 桑丘-玛德丽德霍斯​S.M.A.O.:反时尚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09
对话 | 邵韦平:建筑是具有整体性的生命体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08
对话 | 彼得·库克Peter Cook:我是一个浪漫的功能主义者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06
对话 | 范迪安:建筑和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现场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05
对话 | 纳德·特拉尼:世界在看向中国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04
对话 | 托马斯·赫兹维克:设计是一种策略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0-10-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