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们开学后,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楼下终于不再有从早到晚的“嚎叫”。一想到他们被作业逼到挑灯夜战的样子,我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孩子就是这样,一会儿把你逼到发疯,一会儿又让人揪心。才开学没几天,云南昭通市威信县一中平桥校区的家长就发现,孩子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份量不足吃不饱,甚至吃完以后肚子疼。他们到学校食堂一看才发现,食堂后厨一些蔬菜已经发霉腐败,盛放已清洗食材的篮筐就放在下水道上,甚至学生使用的餐盘里还发现一条大青虫。
有人据此制作了一条视频,很快引发关注。当地政府介入调查发现,网传视频中除了一个关于猪肉变质的画面不实外,其他的都属实。关于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舆论热点。它们会不会有什么共同点?我梳理了一下才发现,这些出问题的学校食堂,大部分都是承包出去的。
威信一中食堂也不例外,它的食堂是由云南众鑫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威信分公司承包的。我简单查了一下,云南众鑫诚公司是去年7月份才成立的,而其威信分公司则是今年8月19号才成立的。而巧合的是,出事的威信一中平桥校区,是9月3日刚刚才投入使用,迎来首批新生的。也就是说,众鑫诚威信分公司其实是为威信一中新校区“精准”成立的。那么众鑫诚是通过什么招投标程序,才承包下威信一中平桥校区食堂的呢?网上看不到相关资料,但我想家长们都很想知道。
当地政府调查后,也很快给出了初步处理结果。县教体局局长主动辞职,威信一中接管食堂和宿舍,校内超市停业整改。看上去这个处理结果还挺有诚意的,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政策就会发现,这根本说不上是处理,只是对早就该遵守的规则的回归。这话什么意思呢?
早在2012年,云南省召开的一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优化校点布局工作会上就提出:全省所有学校的学生食堂年内必须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确保国家补助资金全额用于学生伙食。但不知道这项政策后来是没有贯彻下去,还是在执行中遭到了“抵制”。包括威信一中在内,云南当地很多学生食堂,仍然采取承包模式。
承包,曾经是“放开搞活”的灵丹妙药,为什么官方一度想退出呢?其实从官方的表达中就能看出,这种模式将商业原则引入了属公益场合的学校,在各种潜规则尚未完全消除的时候,很容易使孩子们的“口中食”,成了有些人的“板上肉”。同样是在云南,2019年大理州剑川县一中校长尹某,就被查明在学校食堂承包、工程建设等事项上,非法收受贿赂70多万。
与工厂、企事业单位不同的是,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景。半封闭环境,使其自成一统,外界很难知道内部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无力对关乎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监督和质疑。所以只要将小部分校领导及教师打点好,同在这个场景中的千数学生,就会成为一些人的肥肉。要拿下承包权,就要打点门路,而这笔钱最终还要从学生身上赚回来,于是就克扣饭菜数量,降低管理标准,甚至用烂菜来减少成本。
学校里出现“蝇贪”,也不在少数。2018年江苏无锡江阴市一些家长也是发现孩子食堂的饭菜质量大大低于标准,当地调查发现,该校总务处主任在一年多时间贪污学生伙食费131万元,相当于从每名学生每天8.5元的午餐费中扣走5元。无锡市委顺藤摸瓜,对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进行了专项巡查,发现568所学校中仅有一所学校没有挤占学生的伙食费。在这次巡查中,有8名学校领导、职工被立案调查。他们有的挪用学生餐费去理财谋利,有的虚开购货单套取公款,也有的直接把食堂承包给自己的妹夫小舅子之类的。
无锡的做法之所以值得一提,是因为当地没有把个案仅仅当成个案处理,而是由点及面,对家长反映强烈的问题来了个总算账,并从众多违纪违法案例中,总结出制度漏洞,对全市的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场改革。
对于云南而言,8年前提出的改革目标,至今形同空文。承包模式迟迟退不出,零利润食堂迟迟建立不起来,无非是因为这会动了一些人的蛋糕。于是关乎孩子健康的食堂,仍然是各种利益方的逐利场。我们并不反对市场化手段,但是对于学校这种公益场景,应该克制住资本的欲望。除了上文提到的大理剑川县,与威信县同属昭通市的巧家县,前几年也曾出现营养餐变腐烂菜的新闻。对于云南而言,也到了应该从“治本”的高度来反思学校食堂问题的时候,至少先把专项巡查这条经验学起来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