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为期10天的第十一届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当天,上海交响乐团发布了其2020-21音乐季,包括乐队音乐会、上交室内乐、音乐地图课堂、晚高峰音乐会等四大系列共46场音乐会。
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将于9月1日开幕,乐团选择巴伯《弦乐柔板》开启新音乐季,这是对抗疫英雄们的致敬,亦是对逝者的缅怀。同时上演的还有澳大利亚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的《贝多芬主题变奏与赋格》,与驻团音乐家宁峰担当独奏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展开隔空对话,一起溯源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连续12年的预售票销售今年暂停。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季9月的4场音乐会将于7月30日线上开票,观众可以登录上海交响乐团官网和服务号购买,目前开票的上座率为30%。
13部协奏曲、3部交响曲致敬音乐史巨人
新乐季首先向贝多芬、马勒和圣-桑三位音乐史上的巨人致敬。2020年是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因为疫情原因,许多纪念活动和演出被迫取消。在这一乐季,上海交响乐团力邀钢琴巨匠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接连三场弹完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这是继2015年之后,上海交响乐团再度邀请到这位钢琴大师。小提琴家宁峰也将在本乐季演绎贝多芬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与齐默尔曼三晚演5部贝多芬钢琴协奏曲遥相呼应的是由中国当代五位杰出的年轻钢琴家左章、陈默也、孙佳依、宋思衡、孙颖迪接力完成5首圣-桑钢琴协奏曲,同时小提琴家宁峰以及乐团大提琴首席朱琳还将与指挥大师迪图瓦合作,上演圣-桑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以纪念这位早慧的天才逝世100周年。
2021年是马勒逝世11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将横跨两个乐季,联手国际乐团一线指挥来完成马勒的9部交响曲作品。首先登场的是指挥家梵志登,他将以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开启上交纪念音乐会序幕;日本指挥家长野健将演绎马勒交响曲经典之作《第六交响曲“悲剧”》;指挥大帅迪图瓦接力演绎马勒《第五交响曲》;指挥家纳尔逊用马勒《第四交响曲》为这一乐季闭幕。
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中西版本《大地之歌》完成跨越时空对话
两部同名《大地之歌》将在这一乐季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和碰撞:一部是被誉为古斯塔夫·马勒生命晚期最重要作品之一的《大地之歌》,另一部是由叶小纲以同样的歌词创作的《大地之歌》。马勒“以进为退”,表达了对精神幻灭的痛苦与失望;叶小纲“以退为进”,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双戏同台,悲喜尽在音乐之中。
而同样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对话在新乐季中不止一场。2021年是中国老一代艺术巨匠——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音乐总监余隆指挥的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曲目就包括马勒的《吕特克之歌》和丁善德的声乐套曲《滇西诗钞》。两位中西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巨匠在上交新乐季相遇,带给观众无限的回味与遐想。
余隆
从“老”到 “新”凝聚中国音乐力量
华人音乐家在国际古典乐坛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一季,乐团也更加致力于聆听华人音乐家的声音,将会呈现在世界颇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于京君、陈其钢、叶小纲、谭盾、陈庆恩、黄若的作品。还有一批宛如老友的华人艺术家将回归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如叶咏诗、张国勇、景焕、黄英、廖昌永、沈洋、王亮、张昊辰、顾聪等。
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乐团大胆推出了一批非常具有活力的“年轻力量”与上交合作: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孙一凡从全球50位青年指挥家中脱颖而出,夺冠第10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青年指挥比赛,此次将是他与SSO的首次合作亮相;与孙一凡同台献艺的还有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获奖选手柳鸣,两位青年才俊将共同带来3首门德尔松充满灵气的佳作,以朝气蓬勃回应浪漫主义的抒情写意。
从“老”到 “新”,从作曲到指挥和演奏,围绕着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凝聚了一批强大的中国音乐力量。
“晚高峰音乐会”、“音乐地图课堂”满足不同爱乐人群需要
2019年新推出的“晚高峰音乐会”是面向匆匆赶路的都市白领人群设计的时间“短”、曲目“轻”的60分钟室内乐品牌,把下班高峰时的慌忙赶路转化成了乐音间的舒展从容,同时也合理利用资源,辐射周边社区文化,改变了更多年轻人的城市文化生活场景。
对于青少年和大多数家庭来说,“音乐地图课堂”已在每年乐季的必选菜单之列,每期75分钟融合了表演、音乐、导赏和互动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系列课程,除了欢乐的家庭时光,也会使每一位来到现场的观众都能获得古典音乐的“养料”。至今已推出了6节课程并被纳入上海多地中学生艺术素养必修课中,持续影响着未来一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崔巍